孩子们本应拥有天真、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如果被繁重的学业和激烈的竞争所挤压和侵占,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小学生们需要一个快乐轻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把童年和快乐还给他们,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学习,让他们也有一个快乐而难忘的童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就是减不下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家长不愿减,一些教师也不愿减。不愿减的心态是:担心减负会降低质量和影响升学率。这之中一个根本问题是对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的认识。课业负担合理——学生有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学和发展爱好特长——从而学得主动、积极、高效——学习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获得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之路。过延长学习时间,以打题海和疲劳战术来提高质量。这是一条负担重——学习心理压力大,学习能力差——厌学甚至逃学——教学质量低,缺乏发展后劲的恶性循环之路。
我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育效果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形式,根源在于教育思想问题,要解决课业负担过重必须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端正教育思想,我着重解决了三个片面的认识:一是片面的质量观。即认为高负担=高质量,从而通过布置超过学生承受极限的课外作业以此来提高质量。这种作法使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里,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既阻塞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发展,又损害了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一种片面的质量观。教学质量的实质应该是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失真的师爱观。加强课业负担伴随着教师的辛苦,所以,作业负担过重经常同教师的师爱和责任心交织在一起,老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老师的师爱,家长也常常以此评价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不这样,还会落得“不负责任”的骂名,这种牺牲学生发展后劲和身心健康的作法不是真正的师爱,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三是落后的学习观。即过分强调“勤学苦练”。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业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而忽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不仅有知识学习,还有技巧和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学习成绩不完全与学习时间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今天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勤学苦练”传统的方法,而要勤于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合理的负担,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就有了可能。观念转变后,教师自觉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从课外移到课内,着力点放在科学地教和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来,努力在教学效益上下功夫。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