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二次高考给高校加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02

  本应休闲的高校寒假,因为春季高考而忙碌起来。春考招生工作所引发的种种技术细节,也纷纷摆到高校的桌面上来。

  一位高三教师评价:“相对而言,学生的压力是减轻了,可高校的工作压力却随之增大。”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招生办张大玉主任试举一小例:“原来编班,可以按照学生入学年份划为1999班和2000班,可现在一年有两次高考,也就有了两个2000班,学校今后怎么分班?”

  北方交通大学招生与毕业分配处郑光信处长断言:“春考给高考体制带来变革,也给高校自身带来变革,随之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郑以北方交大为例,招生办一年一次招生工作已经相当紧张,而春季招生工作,完全是秋季招生工作的翻版。原来只是暑假不能休息,现在连寒假也不能休息。教务、后勤也享受同样的“待遇”。教学安排比过去更复杂,教务处、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原来是一年一循环,现在则半年一循环。而迎新生工作作为每学年的大事,各部门工作量的庞大也可想而知。

  但是郑认为,这些变革可以充分调动学校的资源。原来一年招生一次,任课老师如果第一学期有课,下一学期基本没课。现在一年两季招生,老师一学年的课都是满的,学校的教室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中午12时到下午2时的休息时间和晚上都可以安排课程,教室、教师的资源都在充分运转,这样会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食堂也不得不打破过去只中午开饭的传统,为的是照顾各个时间段上课的学生,实验室也是。原来如同“瓶颈”都集中在一段时间,可现在,时间、空间都互相错开,“瓶颈”也就畅通无阻了。

  弹性学分制终于可以名副其实了。马副校长说,现行的学分制在多数学校只是一种计量办法,学生想重修、选修都不方便。改制后教学安排是半年一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郑补充说,以往做招生计划是一年一次,现在分成两季,大体上有计划,但又不会限制很死。如果秋季生源不好,春季可以多招,形成自然调节,这样的灵活不会造成一种极端现象。

  现在各校专业设置受人才市场的调节,郑预测,二次招生会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原本只是一年刺激一次的专业设置,以后一年改为两次。有些学校设置不合理的专业,会招不到学生,将加速学校对专业的调整。

  一位老教育专家告诉记者:高校并不愿意扩招。在计划外扩招的学生,国家不下拨任何经费,也不许学校高收费。等于是高校自己贴钱招生。而高校的师资、校舍、教室是有限的。以这次春季招生的一高校为例,这边贷款建房,那边继续扩招。而5000名学生只配备400名教师,感觉就已比较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