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现代化程度越高,我们的孩子适应挑战的自身素质就越差吗?我们的教育是否在某一方面已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误区?近年来,诸如“某某在校生因受老师批评而呕气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于报端,但文章多着重介绍如何追究老师和校方的法律责任,而少去探究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你们怎么啦?!”
《城》文言及“城市的孩子在退化”,乡村的孩子又怎么样呢?或许仅是如撒泼的原因不同:一个是为买糖葫芦,一个是为了买游戏机(或瑞士军刀)——风格有异而已!笔者觉得有一部分孩子缺乏那种吃苦耐劳的勤俭精神。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自己终身受益,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大都千依百顺,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总认为“花钱多少无所谓,我们没有过的东西要让孩子有”。
对于孩子们的“生而逢时”我并无妒意,只是觉得有太多的家长不懂得(或懂得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实现)孩子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爱。在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境况越来越好的形势下究竟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甜蜜”而“油腻”,“好玩”而“幸福”的顺境是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理想环境吗?相反,正是这种优厚条件在孩子身上不合理的堆砌,才招致孩子“现代文明症”的发生!不是吗?只知道“馒头是用面粉做的,面粉是在粮店买的”。再追问便说不下去了。这无异于“饿了为什么不喝肉粥”!
让孩子逐渐明白如何去做人,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他们身上种下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种子并使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依稀记得我曾读过这样一篇外国文学作品:一家人很穷,但每当遇到困难时,母亲总是说,咱们家的那个柜子里有存款单,不过不要轻易动它,因为现在总有其他办法可想。如此这般,几十年风雨匆匆而过。直到有一天在孩子们的再三恳求下,白发苍苍的母亲才打开柜子——里面除了几张旧报纸以外一无所有。这篇作品的寓意是不言自明的。我想,我们为什么不效仿一下呢?现在,人们的确逐渐富裕起来了,但家长能否及时与孩子沟通,也在某个柜子里装上“欠账单”,不在他们心目中留有“富”的概念呢?要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危机意识”,而不是优越感,从而驱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提高。据说,老虎在训练虎仔捕食时通常用活生生的动物而非现成的食物,足见虎妈妈(爸爸)们的良苦用心。
窃以为,在某些方面,“不苦谁,也要苦孩子!”这是医治“现代文明症”的一剂良药。当然,这里的“苦”,不是无情虐待,而是慈严有加。作为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有选择地予以满足;人为地去制造一些困难、“曲折”和“假想敌人”,让孩子去克服和战胜,从而达到教育和培养他们的目的,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掌握“捕食”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