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纠正科教领域的不正之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17

  今天,北京市政协会议就科教问题进行专题座谈,程源委员“关于人才不能有假”和马元委员“要纠正科教领域中的不正之风”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

  

教育需放开监管要到位

  程源委员说,近年的教育改革大得人心,深得民意。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导师贬值,学位注水现象。博士、硕士、学士多了应该是好事,但泡沫经济不好,泡沫教育更糟,数字成绩和数字教育千万不能要。对花钱买假文凭者,可以建网核查,但对花钱买真文凭者该怎么办?考试是惟一的公平。应该一律靠统考合格入学,靠统考合格毕业,不能特批,更没有特权。为此,建议教育部设立质量监察司,并相应建立打假办,迅速建立网上查假热线,把恢复高考以来的所有各级毕业文凭入网。建议全国和省市人大及政协对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要纠正科教领域中的不正之风

  马元委员发言说,目前科教领域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直接影响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是关于项目的评审和成果鉴定问题。在一些情况下,请来的所谓专家,其实并不是本项目和成果领域的专家,而是外领域的专家,本行专家反而不请,是怕同行提问题。许多评审鉴定者也不一定搞清楚了评审鉴定的内容,就签字了。评审鉴定报告往往是评审鉴定者自己起草的,只是让评审鉴定人认可而已。这样通过的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往往是不准确的。

  第二,关于官本位和职称评定。从事科教工作的知识分子,有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劳动了一辈子,不求当官,就是想取得与自己的劳动、学术水平相称的技术职称。为此他们几乎要付出终生的努力。他们要拿出数篇在全国技术刊物上发表的高水平的论文,要搞出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成果,还要通过外语考试;要有足够的教学时数,带出一批有水平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有的为此奋斗一辈子也不一定拿得到高级职称。但另有一些人,走仕途这条路就容易得多,一旦拿到官位,其高级职称很容易解决。

  第三,在科研成果中盗名窃誉。在科研成果鉴定报告中,研究人员的排名直接影响参加者今后的提升和职称评定。在一些单位的成果排名中,有的从未参加课题项目研究工作的领导却要挤进来排在一、二名,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实际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的积极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项目评审、成果鉴定和职称评定方面的法规,提高透明度,更好地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