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白书皮变成了彩色书皮
本报记者谭卫平报道 昨天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上午记者来到崇文区光明小学,发现课堂上常被人们议论的“白书皮”现象不见了。每个小学生的课桌上都摞着许多色彩鲜艳的课本。该校二年级六班的班主任孙燕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学校不再规定学生非要包书皮,因为学生们普遍向老师反映,他们喜欢颜色。”
一位叫王群的男孩拿着两本书高兴地对记者说:“瞧,我们的新课本有多漂亮。”另一位叫梁辰硕的同学把他的作业本都包成了蓝色的。他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蓝蓝的像海一样的颜色。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现在只对学生的作业本上有颜色要求,一定要纯色的,原因是比较干净统一。孙燕老师说,有了这个较“宽”的规定后,他们班的同学几乎看不见白色书本皮了,在老师拿着一沓本皮纸让同学们选的时候,那些浅蓝、浅粉、淡绿的是被这些七八岁的孩子抢得最快的,从中老师们也深深地感到了小学生对色彩的渴望。
■家长:包书皮的工作挺累
本报实习记者郑淑华报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还有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包白色的书皮,学生们也自然地把这项工作转嫁到家长身上,包书皮成了家长们每学期开学前最重要的工作。
郭先生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上周六他花了一下午时间给孩子包书皮,“从孩子上学开始,每学期开学前孩子领回新书也带回老师的任务,所有的课本都要包上白色的书皮。”郭先生苦笑着对记者说,“单位一些有孩子的同事也都有同感,常在一起诉苦,这不是给家长找活儿吗,而且现在学生的课本设计漂亮,质量也好,真没有必要包书皮。”
■校方:包不包书皮没做强制要求
本报实习记者郑淑华报道 记者对要求学生包书皮的个别学校进行了采访,一位校长对记者说:“我们对学生包书皮没有做强制要求,个别班级的老师要求学生包书皮,也是使学生养成爱护书的习惯,怕学生把书翻烂了。”
宣武区一所小学的老师说:“课本封面都是花花绿绿的,包上白书皮放在课桌上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感觉,也避免了学生听讲时看着漂亮的封面思想开小差。”
采访中,还有老师对记者讲,让学生包书皮也是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没有几个学生是自己包的。
■美编:设计成果被盖上伤心
本报实习记者郑淑华报道 “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封面被包起来,无论哪位美编都会伤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美编林荣桓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行的中小学课本中都有林先生的封面设计,他说:“设计一个封面大约要一个星期,有时还是两三个人合作设计,封面不仅要美,还要体现教材内容,反映书的主题,从颜色到设计内容,从书脊到封面,每一科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区别,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广泛传阅。如果被包上,那封面设计就没什么意义了,干脆弄一个白封面算了。再说现在的课本封面不比当年,以前封面是胶版纸,很脆,容易撕破,包书皮为保护封面,现在的封面都有塑料压膜,不怕水,也不易撕破,如果从保护书的角度出发,包书皮已失去原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