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在初中、小学当中,女生干部较多的现象很普遍,但因此就指责学校教育是女性化的教育未免有点武断。中国人口多,经济比较落后,所以校外教育相对落后,校内教育任务非常重。这决定了老师没有足够精力去实行因材施教。学生多、考试压力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又极强,学校当然会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和自制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好孩子的主要标准。
在中国社会不断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女孩子解除了思想上的压抑,必然会表现出与男性同等的能力,同时,社会对于女性温柔文静的要求并没有改变,加之女生在生理上较男生早熟,所以在初中小学中,女孩子的成绩好,担任干部较多是很正常现象。
但不管怎么说,男生弱势现象是一个事实,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其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社会现在对男性的教育观念存在盲目性和一定的误区。
中国传统上以男性为本的观念无法在一时之间破除,社会和家庭重男轻女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使他们心理上有一种潜在的优越感,难以平常、平和的心态去进行竞争。这种优越可能暂时弥补了自信的缺陷,但事实上更容易促成他们在内心深处的失落和对进取的消极态度。其后果是,不但没有铸就他们的男子汉气概,反而使他们在不断受到鼓励的女孩子面前显得软弱无能。
男生的弱化,其实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复杂问题,决非全部由于学校的“好孩子标准”,也不可能因学校方面对男生改变标准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