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2月22日电(通讯员 郭士骞 记者 陈建强)天津市中小学生过完寒假返校后,回顾假期生活,喜悦挂上了同学们的脸庞。
“这个假期我们没加一天课,学校举办的科技俱乐部可红火啦!”天津四中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在寒假里完成了一项科学小实验,写成了一篇小论文。
第三中学的同学偷偷地告诉记者:“假期里学校举办的补习班才上了两天,就让上级给‘毙’了。同学们过了一个真正轻松愉快的假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据了解,在天津中小学,假期举办各种补习班、提高班相当普遍,但是今年命运不同。自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后,天津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贯彻执行。他们的口号是:“把假期还给孩子”。为了消除以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现象,市、区、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后派出300多名专兼职督导人员开展了“减负千校行”活动。和平区先后检查了84所中小学,纠正了7所学校违规办班的错误现象,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北辰区教委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制定了9条规定和4项贯彻措施,并在各校建立了学生活动阵地,努力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为了满足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和希望孩子在假期里能够得到优秀教师辅导的实际愿望,天津市教育局与天津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密切合作,组织了一批特级和高级教师,举办“名师回报社会”义务辅导讲座,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使得一度因辅导班停办而兴旺一时的“家教业”也迅速冷清下来。
新学期已开始,如何巩固寒假期间的“减负”成果?天津市教育局近日又推出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减负”要实行领导责任制,并把它列为考核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步建立学校“减负”的管理机制,任课教师要将当日布置的作业内容留有“存根”,随时接受年级组和学科组的检查;全市建立“减负”通报制度,对个别学校和教师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违纪事件,及时予以通报,并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等。
本报银川2月22日电(记者庄电一)最近,银川市的一些中小学,在明显的位置张挂出宁夏教委制定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十不准》。现在,“十不准”正逐步被宁夏城乡各中小学师生及学生家长所了解、理解。
“十不准”的主要内容是:不准变更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时;不准面向学生发行、征订未经审定批准的教材、复习辅导资料、课外读物、教学材料、学具等;不准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准组织未经自治区教委审批的全区性或跨地区的竞赛、征文、读书、评奖、夏(冬)令营等活动;不准“普九”县举行小学毕业升学统考;不准向学校、教师下达升学指标或搞分数排队;不准违规任意增加考试次数,增加学生作业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加重课业负担;不准中止学生学业,将学生逐出课堂或校门;不准班主任、任课教师给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不准普通中学举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辅导班,招收复读生。为使“十不准”家喻户晓,自治区教委特意在宁夏日报上公布了“十不准”内容和举报电话,有关负责人还在电视节目中对此做了专门的介绍和说明。
但仍有家长和师生反映,有些地区还在继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此,自治区教委要求认真执行“十不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许多学校将“十不准”印成文件,发给教师并组织大家学习讨论,使“十不准”深入人心。如银川市第十六小学一二年级已不再留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学生的家庭作业也都能在一小时内完成。
日前,自治区教委党组又开会专题研究了中小学“减负”问题。会议决定,他们将以治理书包过重为突破口,清理违规用书和各类复习资料,并在报上刊登教科书目录和审定的练习册目录,接受社会监督。
本报西安2月22日电(记者吕慎、杨永林)由于措施得力,今年寒假期间,西安市所有的小学初中没有发生补课等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
今年1月,中央发出中小学减负的通知后,西安市教委立即组织各区县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反复学习中央精神,层层签订责任书,并组建了三支学生减负工作检查组,深入到城区郊县,认真督查。他们还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负担,西安市还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状况,使减负工作与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针对一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疑虑,市教委制订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在积极响应减负工作的同时,更为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许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学习,以适应减负后更高的教学要求。为了使广大中小学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在减负的同时,西安许多中小学还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西安市第24中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看一部电影,记一件趣事等活动,寓教于乐,受到学生的欢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