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请问减负 在哪里碰了壁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04

     “武汉市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表示今后将‘痛改前非’再也不减负了。这是因为她所带的班在期末统考中,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倒数第二。而这一切都是‘减负’惹的祸……”近日,这篇名为《减负的老师,为何要“痛改前非”》的报道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后,立即在本市一些家长中引起反响。昨天,晨报热线连连接到家长电话,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减负”过程中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并对“减负”究竟该如何减提出疑问。家长疑问

     ■姜先生:“作业少了、书本薄了,现在孩子光知道玩。靠减负,能考进重点学校吗?”

     ■马先生:“光听到说减负,可我的孩子好象一点也没轻松,功课反而更多了,这减负难道是口头叫叫的吗?”

     ■叶女士:“孩子读初中时减负,成绩从班级第1减到第21。进了高中还是减负,功课虽少了,成绩却好了,还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得了第三名。一样减负为何效果不同?怎样才是正确减负?”

     “减负”如何会让老师“悔过”、家长困惑?在这些学校里,“减负”究竟是在哪儿碰了壁?为此,晨报记者走访了本市一些学校,全面了解“减负进行时”。

     减负在这里碰了壁

     放羊式教育

     小石的成绩一向在班级前10名以内。可自从学校开始减负,小石每天回家的功课少了,他的成绩也一路下滑,数学甚至挂起了“红灯”。父母埋怨:都是减负惹的祸!在听说了武汉的“班主任道歉事件”后,小石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刚开始提减负,我和一些老师同样也放松了心态,认为减负就是减少知识量。于是在备课时也减少了量,结果学生放了羊,全班成绩下降。看来还是不能放松,题目该做的还要做,测验该测的还要测。”

     一减负,成绩就下降?不少学校和家长简单地把此归结于做题太少。但记者通过对本市几家中学的比较采访中发现,高考录取率越高的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习题量越少。这些学校的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学生减负等于老师加负。市三女中有关负责人认为,减负不是不布置课外作业,而是要制止繁琐重复的、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题海。但与此同时,还要增加学习方法的辅导,提高单位授课的效率,这样的减负才能真正有效。课本上安排的作业,不但不能减,而且要按要求完成。因此,减负后,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其实是大大提高了。

     挂兴趣名“加负”

     林某就读于本市一高级中学三年级,他向记者出示了他当天所要完成的功课。其中上课布置的习题不到功课总量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大张试卷都是兴趣班上布置的作业,并且规定本周内必须完成。小林说,学校规定毕业班一周参加两次兴趣班,兴趣班的内容就是上课,同学们上得一点也没兴趣。学校以测验成绩,按不同学科把同学们分成快、中、慢三个层次,进入不同的兴趣班,其实就是补差和提高。每次兴趣班结束,还要布置一大堆功课。表面上好象是减了负,培养了学习兴趣,实际上是在加负。这样的减负使他们的功课更忙了。

     当记者拿着学生的试卷,就“兴趣班”如何变成“补课班”一事采访该校老师时,老师表示,这完全是在学生家长们的呼声中才“转型”而成的。这位老师介绍,两年前提出减负时,学校的确打算开一些兴趣班,让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对学科的兴趣。那时兴趣班的内容也比较丰富,除了学科内容外,还有天文、音乐、武术等。但是半个学期后,在一次全校家长会上,许多家长纷纷提出,每周花四节课时间让孩子上这些“考试不考”的课,实在是浪费时间。这种呼声在毕业班尤为严重,有的家长甚至提出,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活动,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他到外面请家教补课。学校在这些压力下,开始让毕业班学生在兴趣课上补缺补差。看到学校为高三生集体“开小灶”,其他年级的家长又提出意见,要求给孩子同等待遇,“先学好功课,培养兴趣等考进大学再说”。于是,兴趣班就在家长的压力下,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据介绍,这样挂活动名、上补差课的现象在一些中小学中已存在了一段时间。一些学校表示,这是在“高考指挥棒”下无奈的选择。

     回家作业涨五倍

     在书城为孩子购买了各门功课《每日一练》习题册的杨先生认为,现在孩子的学校作业少了,为了不让他把时间都玩掉,要每天给他布置家庭作业,只有多做,成绩才会上去。浦华中学学生小张告诉记者,以前每天要花2个小时做完的学校作业,现在只要用半个小时就行了。但学校功课减少后,父母为他准备的习题却在写字台上堆成了小山,题目量几乎是学校功课的5倍。双休日,他还要参加英语口语、数学两个半天的补习班。这样一来,老师让他们回家消化知识点的要求,他一点也做不到。小张说,由于没时间吃透知识点,习题做得越多,他反而越没信心。

     本市某出版单位曾对500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减负后,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出现新变化:据统计,2001年1月,本市居民家庭学杂费人均支出比前一年(2000年)同期下降了14.4%;而居民家庭用于教育辅导资料的人均支出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3.7倍。在热卖的教辅书中,以各类课外习题集卖得最火。

     对于家长“自觉”地进行“填鸭式”教育,教育专家们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校减少了绝对作业量,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掌握学习方法,根据自身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家长给孩子的额外习题和补课,不但会扑灭孩子的学习兴趣,大计量的重复习题,更会占去孩子的思考空间,阻碍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高考向能力考转变的今天,题海战术已经不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法宝了。因此,父母的习题轰炸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孩子反而可能因陷入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题海包围而成绩下降。

     给减负加点料

     怎样减负才能既减轻学业压力,又提高学习成绩?记者在市三女中、复旦附中等学校了解到,学校从不在双休日为学生加课、每天也准时16:30下课,从不布置额外习题,但每年重点大学录取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对于减负,这些学校的负责人一致认为,要做好减法,首先还得先做加法。

     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压力,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经常组织学生到大学听课,邀请大学讲师到学校开设讲座,文科学生可以领略尼采的哲学、爱弥尔的诗歌,理科学生也可以参与有趣的大学实验。学生们听大学课,眼界开阔了,对未来有了憧憬,对学习有了兴趣,从而早早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学习便不再被动和盲目。

     教师在众多习题中,精选最有代表性的两道题目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但需要学生牢牢掌握类似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题目中出现的所有知识点都必须重新巩固,直至滚瓜烂熟。题目出得少而精,一两道习题的效果胜过了做两张试卷。

     把45分钟的课浓缩在40分钟上完,要求老师提高课堂的单位效率。每节课剩下5分钟,一天多出一节课,利用这节课开展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自找选题,将书本上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兴趣中学习,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也使学生在综合能力考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