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拓展集团主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副主席;
1966年出生,李嘉诚次子,1987年获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学士;
1990年创办Star TV,收视用户超过5300万;
1993年5月,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将他亲手创办的Star TV卖给默多克,赚下4亿美元;
1993年10月,创立盈科拓展集团。旗下公司包括在香港上市的盈科保险公司、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盈科亚洲拓展有限公司;
1994年,被《时代》选为全球100位领袖之一;
1998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的50名风云人物;
1998年6月,开始游说香港政府建立数码港,不久数码港借壳上市,一天之内股票狂升23倍,李泽楷的财富也由15亿港元升至百亿以上。
今年34岁的李泽楷提到互联网,双眼立刻炯炯有神。这两天,一场全球关注的电讯网络兼并恶战在香港激烈展开,李泽楷领导的的盈科数码动力正在与香港电讯谈判的时候,微软、AT&T、德意志电讯分别宣称要参加进来。盈科数码动力(以下简称盈动)目前被看成是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的最大互联网公司,今年香港股市暴涨,盈动的市场战略起了关键作用。 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记者对李泽楷进行了专访。
记者:盈动的信息令人十分振奋,您认为盈动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在哪些方面保持了优势?
李泽楷: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好。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互联网,第一个方面如同建一座房子开始做生意;第二个方面是去买下最重要的互联网的材料、技术,然后做两门生意,一是自己建一个店子,另一个是人家建店子,他要跟你买材料。我们现在就是做后者,我们现在一方面在计划我们的网络,一个比较复杂、比较大的网络,另外我们已经收购或者是合办了68个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就好像我们建的屋里面的技术和材料。
记者:您的领先优势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
李泽楷:现在亚洲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还在日本,我们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不高,投资不够,现在日本的经济超过亚洲经济的50%,我暂时的目标是做亚洲包括日本在内的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正在努力。
记者:您怎么看待内地的互联网?
李泽楷:我觉得很开心。看到很多很热门的网站,竞争很厉害很厉害。尤其是看到B2B这样的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我有一句想讲的,就是许多互联网经营者认为,中国市场够大的了,只要看中国的点击率就可以了。但是,互联网有个很独特的特色:你要是做得好,你就应该是全世界的;做得不好,两三年以后,人家和你做差不多的东西,也会来到你这里。我希望在内地看到一家有世界模式的互联网公司,香港现在有一家,是我们有投资的,是世界性的,现在客户有8成在北美、在欧洲。要知道,客户并不是局限在区域里的,他一上网,就在“全世界”漫游。这个公司在香港,刚开始在湾仔一个破烂得不得了的地方,公司里面我看到的老鼠这么大(李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但是这个28岁的年轻人做得很好。现在美国有一个MAIL.COM的模式,这家公司做的就是这个模式,并且做得比他还好,他叫OUTBLAZE.COM,你可以上去看看。如果你要开站点,你可以不要具体的电脑,直接到OUTBLAZE.COM里面开,拿他的各种材料。所以,现在有两万个网站都设在他的网站上面。
记者:您念书的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有一位叫特曼的老教授,他的思想,促使了早期硅谷的形成。
李泽楷:特曼!对。我们上课的地方就是特曼大厦,所有电机工程的大厦都是惠普捐的,都是用特曼的名字。惠普的两个创始人都是他的学生。
记者:您觉得他对香港数码港有什么启发?
李泽楷:在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市场经济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不应该有政府的干预。但是在某一个情况之下,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特曼,我觉得他对硅谷的最大贡献就是,他做了一个庞大的科学园,你讲的数码港的想法,其实是抄他的。
记者:您父亲李嘉诚先生在北京投资的东方广场规模很大,您来北京经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超越他?
李泽楷:没有。我们在北京有自己的盈科中心,在兆龙饭店旁边。我们盈科中心和IBM、诺基亚做了一个大项目,我们自己只占一层,因为全都满了。我没有想过超越我的父亲,我只想把我这一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