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特区报》报道,老师和同学们发现,死者竟是罗国伟老师!警方在学校四楼一间教员休息室发现了一封遗书,有罗国伟签名,内容大致称与同事相处不融洽,工作压力大,自己表现不理想等等。
据学校一位姓李的校长介绍,罗国伟年仅28岁,刚结婚两个月,现在教中四及中六文科班的历史和中文课,还是中四班的班主任。李校长说他参加工作6年来,一直勤奋认真、负责任、爱护学生。不知道怎会走上这条路!同事们说,罗老师是父母膝下的乖乖孝顺儿子,从小就立志从教,大学毕业后理想变为现实,拿起教鞭。又刚结婚,实在不该,实在可惜!
一个年轻老师因压力而自杀,令全港震惊。大家不得不反思,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一些教育界人士说,现在在香港当教师确实面对不少工作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津贴中学议会主席许俊炎说,这些压力有来自教育改革的、有因为工作量大的。他说,一位中学教师一周往往上30节课,还得面对学生考试的压力,学生公开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也好像交代不过去。特别高中教师,他们的学生必须参加会考及联合招生的统一考试,若成绩不好,家长不满意,教师会还会接到警告信。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合会会长杨耀宗承认教师压力大,但他认为采取自杀这样的方式又于事何补呢?他指出,师长们在学校经常叮嘱学生要珍惜生命,老师更应该做出榜样。他担心,这次事件对学校的同学会带来相当负面的影响。
西贡区议会主席吴仕福说,年轻人应明白,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能等同他们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作为教师,除了教授学科知识外,最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教师本身更要以身作则,在困难面前做逃兵,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认为,罗老师因为工作问题付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更是错误的决定,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
不少人认为,此悲剧反映了香港现在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问题,这种只重考试的制度不仅害了学生,也害了教师。教育当局应研究如何改善“填鸭式”教育制度,除重视课文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其他素质。香港教育评议会副主席何汉权建议,学校要有适当的支援系统,协助老师纾缓压力,教育当局应检讨在学校是否有支援网络的建立,或由有经验的老师带领较新的老师,另一方面,是否有渠道让教师诉苦,减轻压力。
教育署署长罗范淑芬对罗老师的死十分痛心,她说,署方会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加强青少年面对及应付压力的能力训练。另外教育署还将建立“地区教师网络”,为教师面对工作上的问题提供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