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建华 报道 来自武汉的全国政协委员郑楚光在他的第214号提案中提到,长期以来按地域规定的极端不合理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别,实际上是正在破坏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郑委员在提案中说,为保障落后地区的中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降低这些地区的分数线,这种倾斜政策是必要的。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无论如何让人难以接受。去年北京第一批理科院校最低分数控制线为460分,而湖南是537分,湖北是566分,最高相差106分。在湖南无论文理科连专科都上不了的许多学生,在北京却已超过第一批院校的最低控制线。这种情况不仅仅限于北京,上海、广州也是如此,高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户籍。
录取线扯平未必好
本报记者 甄蓁 报道 去年北大、清华在湖北的录取线比在京录取线高出100多分,武汉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代华委员说:“不能说录取线不同一定是不公平竞争。”
吴代华委员分析,湖北考生之所以分数高,一是当地很多中学把学生当做“考试机器”、“做题机器”的结果,二是因为上大学是落后地区学生惟一的出路。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些624分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并不一定比北京的学生好,特别是在外语、计算机方面水平较低,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也较差。
吴代华委员说:“我们培养人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在提出减轻负担,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消除的是学生素质、能力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