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论坛:智力工程探索(九)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22

    日前,我们就智力工程的一般概况、智力工程的提出、智力工程的基本思考等三个方面向网友们作了介绍。智力工程源于实践,研究的目的也全在应用,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1986年以来我们从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尽我们之所能做了一点工作。现就这最后三个方面介绍如下。我们期待着大家的批评、意见、建议和帮助,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以便完善我们的思考,做好我们的工作。

    四、智力工程的开拓

    1.理论研究:素质、智能、SQ

    (1) 关于素质

    恩格斯早就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说: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教育科学的其他学问和其他部分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据。没有这个理论基础,其他也都难说准。为此,走向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是素质?我们认为:凡规律都有一种简约的、和谐的美。如“牛顿三大定律”,“麦克斯韦方程”,“改革开放”,“一国二制”等。如对素质设计了几十个指标体系,不仅难以操作,而且多了就烦,烦了就乱,乱了就无规律可言了。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认为素质就是两大部分:一是见诸于物质的身体素质;这是基础,是依托,是根基,是人的“硬件”部分;一是见诸于精神的智能素质,是人的“软件”部分,但与机器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物质基础的身体,其价值、机理已有较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此,我们着力研究的是人的智能素质,并提出“人类智能系统”概念,这是智力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课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决策的客观依据。

    (2)关于人类智能系统

    我们认为:人类智能系统是一个可以在时空中展开的极其广泛而又相对的概念,即人的智能发展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有规律地逐步建构、逐步发展的。它不仅在时间上表现自己的历史性,而且在空间上展开自己的多样性,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巨系统。从空间上看:人类智能一个整体结构,首先必须将环境引入人类智能的研究中来,因为只有在社会、自然与人这样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中对人类智能进行考察和审视,才能透视人类智能的全貌及其本质特点和相互作用规律,人类智能就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智”见诸于认识世界;能见诸于改造世界,“智”与“能”的统一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见“智”不见“能”,或是将“智”定义“能”,将“能”定义“智”都是片面的、有缺陷的。因此,首先应将“智”与“能”整合进人类智能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人类智能的本质。

    如上所述,人类智能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巨系统,除了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之外,还存在着人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联系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些子系统包括:输入系统(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接受的外界信息均由此输入大脑形成的各种感知觉系统)加工系统(包括左脑的逻辑加工与右脑的非逻辑加工两大子系统);存储系统(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输出系统(包括口的表达、手的操作及人际交往等各个子系统)。对人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是人的动力系统(人的目的、动机,诸如理想、志向、兴趣等)和控制系统(包括人的情感、意志等)。

    输入系统是人类智能的门户、智慧的窗口。如果离开了对外界信息的吸纳,人类智能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创始人普里高津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有机系统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即保持系统开放。只有在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中广泛吸取营养,才能为系统带来盎然生机。人类智能也不例外。所以必须让学生从封闭的家庭、学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大社会、大自然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才能使他们变得聪明起来。如将他们封闭在家庭、学校大门之内,过着两点一线式枯燥无味的生活,必将使学生的智慧陷入枯竭状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实乃当务之急。

    加工系统是人类智能的核心。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加工系统中的非逻辑部分,这是右脑的功能所在,“创造”就产生在左右两半脑协同工作的最佳状态。众所周知,没有逻辑就没有现代文明,但非逻辑系统的开发与训练是现行教育中比较忽视的部分,是一块未加开垦的处女地。所以有人提出: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右脑革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必将严重扼杀学生右脑功能的发挥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我们将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历史的内疚。丢掉了任何半个脑袋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偏废的教育。

    输出系统是人类智能的归宿,包括口的表达、手的操作和人际交往。人类的智能就是按照人如何改变客观世界界而发展的。所以一定要看到:手和口都是人类智能器官,在大脑皮层占有很大代表区。手的出现,是人区别于猿猴的主要标志之一。他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手教会了脑,正是实践才带来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而人又是社会的动物,他(她)不能离开人类社会而生活。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显得犹为重要。所有这些均属于输出系统的功能,也都是人类智能的表现。为此,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但在以“升学”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行教育体制中,这些都被弃之不顾了。

    动力系统是人类智能的源泉;是“人”区别动物和“机器”的关键所在。因为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力量已为众之共识。美籍华人李玲瑶女士曾说:“我们很难设想一次篮球比赛可以没有篮圈,也很难设想一架飞机起飞可以没有目的地。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怎能没有人生目标呢!?”遗憾的是:在我们众多的教学大纲中唯独没有关于如何形成学生人生目标和志向的教学大纲,这实在是一种不应有的失误。现在我们的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似乎都在做“推轮子”的工作:整天要学生学这,学那,却很少在打开“发动机”上下功夫,这实在是极大的误会。点燃理想的火苗,播下智慧的种子,这才是成功教育之所在。

    控制系统是人类智能的支柱。因为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巨大的感情冲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顽强的意志努力。“情能育思”已为众之共识;一个感情淡漠的人是很难有所建树的。“情商”(EQ)概念的脱颖而出正是这一事实的有力佐证。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或情感缺乏就会导致思维功能障碍。而要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练,少一难也不行。未来社会是一个变化无穷、充满竞争的社会。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的顽强意志。如何孕育学生美好的感情,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至关重要。

    (3)关于“SQ”概念

    综上所述,为了描述人类智能系统的特征,我们提出“SQ”(系统商)概念,这是超“EQ”与超“IQ”的整合。人类智能系统与SQ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智能研究综合、创新之必然,这就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的诸多弊端。曾几何时,人们将“智商”奉为至上,但不久就发现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事业成就。继之,又提出“情商”概念,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情商”的高低,这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人类智能的探索犹如喜马拉雅山的攀登,你可以从北坡上,我可以从南坡上;你看到的是北坡的风光,我看到的是南坡的景色。重要的是要善吸收、善于互补,而不是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现在应该是集众家之所长进行协同、整合的时代了!应该看到任何人的事业成就取决于构成这个人智能系统的整体素质,即“系统智商”的高低,而不仅是单一“智商”的高低或“情商”高低。“IQ”、“EQ”都反映了人类智能的某一局部,均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均应取其长而补其短。正如列宁同志所言:“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它的一切方面、一切中介,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智商高的人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的事业成就以及诸如此类的案例正是这种片面性导致难免的错误。中国是孔夫子的故乡,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伟大民族,也是一个最善于整体思维的民族,理应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建立自己特有的智能观、素质观、教育观。从IQ —— EQ——SQ,这是人类对智能研究的必然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也是东方民族的必然选择。

    (4)伟大的历史超越

    由是观之,只有全面开发人类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有效培养人才;要科学培养人才就要全面开发学生智能,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现行的教育只抓住了加工系统中的逻辑部分,即左脑训练这一小块,丢掉了整个智能系统中的绝大部分,致使培养的学生不是少了半个脑袋、就是缺了一条胳膊或是断了一条腿的残废人,只是因为人的高度主观能动性才掩盖了许多实际存在着的矛盾。诚然,没有知识就没有现代文明,但只重视知识的教育是狭隘的、低层次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只看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知识,却看不到人的动机的诱发、情感的孕育、意志的培养、操作的训练等更深层次的、对成才具有关键意义部分的教育,就像人站住地球上看到的地球似乎是一块平地,但如果我们能站在地球之外,我们将看到地球是整个一个球体一样。所以,一把尺子——分数;一个模子——升学的教育是只抓住了“知识”这一小块的简单、片面、不完整的教育,但确是历史之必然。因为在当今人类知识中最缺少的是关于人自己的知识,尽管人类创造了科学,但科学却至今未能回答人类创造科学的机制。只有知识才是外显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所以,这一切都是合乎规律地发生的,是无可非议的。因此,问题不在于“应试”,而在于考什么和怎么考?因为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就在只抓“书本知识”及其考试而不及其余甚至将其推向了极端 ,这就难免步入了误区。教育必须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要将这种片面的、狭隘的知识教育提升到全面开发人类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人的质素的高层次上来,很明显,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也不是活动教育,更不是课外教育,曾几何时,教育被看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社会福利事业,成了政治的附庸和经济的侏儒,素质教育才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从而使教育真正恢复了的它本来面目,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