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民办学校磁场效应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25

  太挤了!3月19日举办的首届成都民办中小学教师专场招聘会,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全省各地在职教师、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趋之若鹜。场面之火爆,气氛之热烈,造成6000余人“争夺”600个招聘职位的局面。不到1小时,招聘学校中,已有学校招聘申请表告急;两小时后,招聘大厅里,一切可供书写的地方,全被占满———包括厕所走道、墙体、柱子,甚至地面。

  民办学校:高薪求高质

  记者发现:民办学校开出的招聘条件都很吸引人,其“魅力”归纳起来为一流的校园环境,现代化高标准的基础设施;高质高效的管理手段,先进的办学理念;平均比公立学校高出2至3倍的工资、优厚的福利及各种待遇。通过比较,新建的七所学校的经济实力显得更胜一筹,这与其实施的“实业集团+省内名校”的双赢战略不无关系。

  筹建中的成都树德新实验学校位于四川教育产业园区内,占地260余亩,第一期投资金额已达1.6亿元人民币。该校现任副校长郭燮南(原简阳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开出的“价码”,别说在学校,就是在一般的公司、企业中也算是高薪诚聘了;年收入2000050000元不等,且不含奖金。教师一经正式录用,外地教师解决成都市区户口,并享受购房、统一保险、在职培训、解决子女读书等多种福利。

  “可是,我们用人要求也很高。”郭副校长说。他们这次招聘的,主要是中小学高级教师和中级职称以上的中、青年教师。他说这次招的人要为学校创金字招牌,他们要能立即工作,最好能独当一面,创造性地发挥潜能。

  此次到现场的13所招聘学校计划招聘600人。13所学校中,除有一所“老牌”民办中学,一所公立改制校,一所民办中专外,其余七所均为新近审批筹建的民办中小学。据了解,七所新建校总投资达7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秋季招生前完成修建。

  应聘者:能撞“准”的也不多

  昨天坐夜班车赶来的南部二中35岁的袁老师,在拥挤的招聘大厅转了两圈,除了手里握着的几份招聘校简介,他没有向任何一所学校投交招聘申请书。原来是专科学历挡住了他的去路;对外地应聘教师,招聘校一致要求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或者拿出特级、全国优秀教师的实力,否则免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理教师,在两个小时内向三所学校递交了申请书。现在的学校对他不太重用是他想跳槽的直接原因,所以在选择时,他特别注意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与记者交谈当中,他先后与三位过去的师范同学打招呼,仅仅毕业了两年的他们都想抓住机会,完成“二次择业”。同时,这位教师认为如此火爆的民办校招聘,对部分公立学校敲了一记警钟。他说没有政策的差异、观念的对立后,民办、公立学校首先面对的就是人才的竞争。

  与在职教师相比,应届毕业生们很热衷于“广种薄收”,最多的一口气“丢”了7份申请表。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次招聘中,他们丝毫不占优势,几乎所有学校都对教龄、职称有一定要求,而且十分看重“实战经验”。一群川师大计算机系的学生向记者诉苦,原以为自己的专业会很吃香,没想到别人一看申请表是应届生,就只问了一句话:“是不是优秀大学生,不是,可能我们不太需要。”

  地方教委:绝不让人才被户口“气”飞了

  此次招聘会的后盾非常强大:过去限制、阻碍人才流动的中国特色的拦路虎———户口问题,在成都教育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招聘学校与应聘者只要“自由恋爱”成功,“结婚”是迟早的事,不会再因地域、户口弄得“劳燕分飞”。

  据成都市教委社会办学管理处副处长黄晓莲介绍,今年,为了使民办校更多更好地接收应届毕业生,引进在职教师,成都出台的最新政策包括:外地本科应届毕业生,只需经接收单位考核合格,其户口、档案由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代管,引进的外地教师,在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成都教育分中心将为其保留人事、工资、户籍关系,并将为其连续计算工龄、教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