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学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我们在大学职能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想想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作为校长,我要有一个整体规划。
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著名,正是有赖其拥有一流的学科,如哈佛的商学、政治学,斯坦福的心理学、电子工程等,所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要建设高水平学科。学校建设既要讲综合效应,也要讲名牌效应。经过调研,我们将学科建设分成若干层。第一层次是若干个国内最好的、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的学科;第二层次是一批国内一流的前10名的学科;第三层次是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的学科,对第一、二层次学科起扶持、支撑作用。前两个层次是北师大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一个学科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学科带头人作用是第一位的。我认为,他应有这样的素质:第一,有眼光、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机会;第二,敢于拍板;第三,有组织能力;第四,有社会责任感。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的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根本任务。可以说,谁能聚集一流的学者,谁就能办成一流的大学。现在,学校缺乏的正是一支能创造性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并能和国内高校竞争、能在国际上对话交流的著名学者。引进一个人会带动一批人。感情不能代替政策、不能代替竞争,我们要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负责,而不应凭自己的感情办事。
如果说在毕业生留校和引进人才关系中,我们更重视引进人才的话,那么在引进人才和聘请知名学者兼职上,我们更重视聘请知名学者兼职工作。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全寄希望于自己的毕业生,这是下策;完全依赖大量引进,这是中策;在今天,用人不养人,才是上策。
今年是管理年,学校要在这上面下大功夫,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水平。我们不会因改革过程中遇到一点阻力和困难而放弃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也不会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掉以轻心。
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我认为,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是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和服务体系的改革,旧的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不改革,死路一条,不改革,最终受损的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