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中试验课程计划和七学科大纲将作修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4-21

  从今年秋季起,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安徽、河南、青海等七省高一年级的课程难度有所降低,同时,学生也有了选修课。他们使用的是新修订的试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新课程计划和大纲修订前已在江西、山西和天津试验。届时,参加新一轮课程试验的学生将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当年招生总数的40%。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调整了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强调普通高中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要具有民主与法制精神,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形成健全人格;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高中学生要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此外,对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

  为体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新课程计划把高中课程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和保健、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学科,以及地方和学校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和发展需要开设的课程,其中一部分选修课划分了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全体高中生的必修课。这一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将帮助学生转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还增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更加强调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更加强调评价的作用。课程评价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正确地确定评价标准和使用科学、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进而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反对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提倡各地积极进行学分制的研究和探索。

  今后,普通高中课程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给地方和学校以更大的课程管理、研制和开发的自主权,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更加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强调各学科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基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各学科(特别是理科)适当减低了学科内容难度,删减了部分过于陈旧、繁琐的内容;加强了课程的人文精神;使课程内容尽可能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各学科适当增加了诸如学生实验、信息收集、问题研究等实践环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均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和时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