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爆炒窃听器 勾走孩子好奇心
这种勾起大小孩子好奇心的所谓窃听器,据行内人士称只不过是简化结构后的老人助听器,由麦克风将拾到的环境声传给放大器,声音放大后再传给戴着耳塞的两只耳朵,既不能定向拾音,更不能无线发射。但是窃听器封面上那些说明却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本产品可对喜欢讲谎话,喜欢骗人,喜欢讲别人闲话的那些人,24小时展开跟踪活动。”“他告诉她非常喜欢她。但他对别的女孩子也这样说,”“他刚说过爱你,对吗?真的?如何?”在这些耸人听闻的强大功能背后,湖滨小学五(2)班的小李同学发现了一个实际用处,就是考试时用来传递小声讲话的信号。“老师不会发现吗?”“用手捂住耳朵假装思考。”他说班上大部分同学都玩过,初初面市时卖20元一只,现在学校门口的杂货店只卖每只15元。
考试传递悄悄话 手捂耳朵装思考
果然,学校门口摆卖咖哩鱼蛋和台湾香肠的这家商店的角落里有得卖,除了这款“spy-007”以外,还有一种叫“顺风耳”的偷听器,店主称更灵也更贵,但仍有小学生前来帮衬,除了可以用钱购买外,某闪咭厂家还声称买咭可以抽奖,抽中头奖的奖品就是这样一部窃听器。在不久前当地举行的玩具礼品贸易交流会上,有礼品厂的业务人员还在交流会的场馆中见过它的身影,当时的推销价是每只12元。
到底窃听抑助听 家长学校难定夺
深圳高级中学从事德育工作的鲁老师是心理学硕士,他根据多年从事学校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认为这种所谓“劲爆窃听器”之所以在某些学生中有市场,是因为处于这个时期孩子心理早熟,叛逆心理使他们希望从非常渠道得到从正常途径得不到的信息,窃听器会助长他们此种不健康的心态。另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别人的隐私,除了国家指定机构,还有什么单位和个人有权使用窃听器呢?该市教育局中小学教育处一位姓朱的主管同志列举了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学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及1996年开始实施的《深圳市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方案》,从中找到了有关涉及的条款,其中相近的内容是在校园里绝对禁止有学生接触到暴力和淫诲的玩具、手工制品和音像品,不做不正当的游戏。
有学校校长表示,如果是射水枪,我们老师都可以没收,但是不知该把这所谓“窃听器”套入哪条哪款?如果学生辩解说听力不好要用“窃听器”听清老师讲课,那它到底该归窃听器还是助听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