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香港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改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01

  教育统筹委员会有关教育改革的第三份谘询文件对教育资源的阐述和建议,颇有新意,且能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不过,由於这是一个难题,教统会的意见尚嫌不足,有待深入探讨,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该文件正确地指出:“要实践教育改革,必须投入额外资源。”而教改的资源策略是“群策群力,共同承担”。那就是说,除了政府要对教育提供资源之外,“社会及个人同样应该为教育作出承担”。明确这种策略,当可为开拓教育资源提供广阔的天地。

  现时教育资源的绝大部分均由政府承担,固然不合理,而且根本不能满足教育发展对资源日趋增长的需求。近年政府拨出的教育经费颇巨,本年度总额达四百五十亿元,比十年前增长逾倍,成为政府开支最大的项目,占整体经济开支的五分之一,不过仍远未满足未来教育之需,倘若不充分挖掘社会睶力,即使政府继续增加拨款(当局已表示这个决心),也不能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只有整个社会与个人都参与教育投资,才能对教育注入足量的教育经费。现时个人投放於教育的资源, 占整体教育开支不足十分之一,这个比率低於外国不少地方。有砲及此,教统会提出要善用社会各界(特别是商界)提供的资源,并建议酌量增加高中和大学的学费。由於後者属於九年免费教育之外的“加费”,无可厚非。不过这须顾及家境困难者,勿因加费而将这些学生摒诸校门之外。

  教统会列举基础教育需要额外资助改革的十个项目,其中包括因提高幼师入职要求而增加的学费津贴、教师培训、拔尖保底措施、课程改革等,耗资甚多,政府答应拨出的八亿元教改经费似乎不敷使用。还须指出的是,这十个项目还不包括大学“三改四”(即学制增加一年)所需提供的资源,有些大专界人士已公开表示,若政府不增加拨款,势难实行大学四年制。此外,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量,减少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也需逐步增加教师数量。教统会三号谘询文件完全没有提及这个问题,是一大缺陷。不少教育界人士大声疾呼:目前教师担课太多,工作量过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倘若各有关方面仍然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会使教师感到气馁和失望。教改一旦缺乏教师支持,便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上述二者开支很大,需要提供巨额经费。这样看来,那八亿元的教改经费就更嫌不足了。

  明乎此,教统会和政府各有关方面对未来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所需的教育资源应作出全面而准确的估计,并提出开源节流的完整方案。笔者建议:

  (一)政府本身仍然要对教育提供更多的资助。尽管政府承诺教育经费会继续增加,但增幅要扩大,要兼顾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者的需求,切勿顾此失彼。

  (二)在全港范围内筹募助学基金,用以资助无力缴交学费的大、中学生。如能筹得一百亿元,每年便可获息近十亿元助学,颇能纾缓增加学年和增加学费所造成的财政压力。

  (三)实行办学多元化,鼓励办学团体兴办颇具质素的私立学校或直资学校。

  (四)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制度,精简政府的教育架构,严格控制办学成本,减少各种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