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别让官场恶习污染孩子 班干部制度不改不行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07

    5月31日,本报刊登了一位中学教师的来稿《呼吁改革“班干部”制度》。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来京参加中国少先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青岛市少工委主任张慧女士。

      青岛一些中小学正在试验班干部轮流制。“试验的阻力主要来自部分班主任老师和校长。”张慧说,“一个学生当班干部时间长了,连同学的评语都能替老师写。老师多省心!”

      张慧介绍,现在很多老师选班干部,最看重的标准还是“听话”。曾经有一对当教授的小学生家长来找她,诉说自己孩子在学校的遭遇。他们的孩子,原来戴“三道杠”,因为有时跟老师抬杠,先被贬为“两道杠”,再被贬为“一道杠”,最后什么“杠”都没有了。

      不仅如此。有一次,这孩子做错了一道数学题,被老师罚写30遍。孩子不服,跟老师说:“党中央都不让体罚学生了,您怎么还搞变相体罚?”老师火了,转告其他各科老师,在课堂上一律不要提问这个孩子,非逼着孩子向他认错不可。而孩子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误,是老师错了,双方僵持了很长时间。

      张慧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个被老师认为“很不懂事”的学生,实际上非常懂事。在家里,只要爸爸妈妈还没吃饭,他绝不抢先吃;家里买了苹果,他一定拣最小的吃,把大的留给爸爸妈妈。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不多。

      张慧忧心忡忡:“有些孩子当班干部时间长了,一张嘴全是大人话,‘祖国’呀、‘21世纪’呀等等,但同时却连基本的文明常识都不懂。”她说,“像来参加这次全国少代会的个别少先队干部,虽然在会上都讲得很好,但到宾馆乘电梯的时候,自己上7楼,却一下子把8至18层的按钮全按一遍。实在让人生气!”

      她呼吁,警惕孩子语言和思维的成人化倾向,还孩子以纯真,不要把大人的好多套话硬教给孩子。

      她认为,孩子的某些不好的观念,明显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譬如,很多班干部骨子里认为“干部就是管人的”,“为同学服务”的话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他们的优越感很强。最近青岛市搞了一次关于“班干部轮流制”的学生座谈会,采取了辩论形式。有的学生干部明确说:“我们班的同学就是不如我强!”这样的孩子,一旦有一天干部当不成,心理上就受不了。

      问题的另一面,就是普通的孩子在班干部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感,或者是逆反心理。

      张慧认为,即使单就“管人”来说,现在很多学生干部也只是练出了“管别人”的能力,而没有“被管理”的能力。就像社会上有些党政干部一样,只能当正职,不会当副职。有的孩子当中队长时很能干,升成副大队长反而就不会干了。

      张慧提出,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人人平等的社会,才真正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现行的班干部制度,等级色彩太重了。所以,她坚决主张班干部应定期轮换。谁都能当班干部了,班干部的身份色彩也就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