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每年在大考前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升上理想的学校, 有点儿门路的家长各显神通,纷纷找人,托关系,辗转提前到孩子所 向往的学校去打通关节。诸如:同等分数优先录取啦,差几分上自费 啦,或者干脆交钱择校。这种情况波及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各个阶段。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曾感慨地对记者说:“我的孩 子虽然很优秀,但她每升一级学校,我都得瘦几斤肉,别人托了人, 我不敢不托啊!”
一般来说,托人时往往是为了以下4种情况:进知名幼儿园,包括 一级一类幼儿园和中央部委机关幼儿园;上离家远一点的名小学,如 某些师范院校的附属小学、实验小学;上初中拒绝电脑派位,跨区进 民办公助类学校,或去区里的一些准重点初中校;担心孩子考不上重 点高中,提前报名读自费。尽管北京市的义务教育制度实行电脑派位, 就近入学已有些年头,但收费择校事实上已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操心天经地义,但费尽脑汁把孩子送往名校读 书未必是件好事。特级教师马新临指出,交费择校一方面增加家庭负 担,浪费家长精力;另一方面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在普通校,他可 能是尖子生,到了重点校则成了落后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