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人简介:郭秀立,27岁,大学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今任北京市密云县职业高中教师。
    K12:郭老师,根据你的条件,大学毕业刚三年,学历在中学也算是比较高的了,为什么这样急着报研究生进修班呢?
    郭老师:现在教师进修跟学历没关系,参加继续教育是任务,要求在职老师必须参加的。当然,那些学历较低的,比如原来是大专、中专毕业的老师,压力就更大了。如果不尽快拿到本科学历,就可能让下岗了。
    当然我这么着急想上研究生进修班也不完全是被动的。在三年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教法改革、课程改革,不仅上边要求,我自己也不想再走老路,重复当年我的老师的做法。所以为提高教学水平,自己也真地想再回学校充充电。
    K12:这么说教师进修跟评职称、聘用等都是挂钩的?
    郭老师:当然了。现在学校极为重视教师的学历和教学业务能力。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进修,有学历才好评级续聘。另一方面学校实行教学随时考察,听课“推门进”,即课前不通知任课老师,教学领导会随时进课堂听你的任何一节课,这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必须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这么大的教学压力促使每个老师都要继续学习。
    K12:真的有被解聘下岗的老师吗?
    郭老师:有哇,这可不是吓唬人的。我们学校实行的就是“岗上不行岗下、前勤不行后勤”政策。有几个教学能力差或者学历比较低的老师已经被从教育一线撤下来,安排到图书馆阅览室、收发室和其他后勤岗位了。
    K12:既然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进修,那么是不是从课时安排等方面给进修老师开绿灯呢?
    郭老师:学校支持的态度是肯定的,但教学、课时、班主任工作等冲突却只能老师自己解决,不会因为某个老师要参加进修而给与特殊照顾。
    而且,我们遇到的麻烦还不只这个。每年教师学历进修学校都是有名额的,进修的学历越高,名额越少。比如我们学校,去年到首都师范大学上研究生进修班中文专业的名额只有一个,而实际需要进修的老师却有八、九个,我不能说竞争公平还是不公平,去年没去成我心里是有点不舒服的。今年轮也轮到我了吧,却又说没名额了。……
    k12:这种名额、指标限制对教师们的上进心来说也是一种打击。实际困难还不只这些吧?
    郭老师:我虽然刚当了三年教师,却也了解个中甘苦,一句话:现在做老师难哪! 每天绝不是8小时工作,工作无止境。准备教案、批改作业、出试卷判试卷;高中和初中无论哪个年级的什么老师,随时都可能义务给学生加课、补课;论文一学期一篇;到了假期老师的作业也不少,为了计算机通级考四个模块,假期还要来学校上课。一个老师的常规工作已经够我们忙的了,进修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老师还要老远去上课、准备考试,他们又怎么能上的好,考得好……。平时工作的负担已经这么重,进修不流于形式的能有几人?老师们谁不想真学点东西,但他们的时间、精力不允许呀!
    K12:教师的工作确实很累,除了这些,精力、家庭负担、记忆力也会直接影响教师进修的态度和效果,你能在讲一讲老、中、青三代教师对于进修的态度、心理差别吗?
    郭老师:4、50岁的老师说“我可不受那罪了”,对他们来讲,他们认为再让他们进修拿文凭学历,简直是煎熬受罪,就是有心再学的老教师,也不愿意受束缚去按时听课、考试,其实我觉得对他们来讲,升华自己的教学经验可能是最重要的。
    学校对老教师进修不强求,但对中年教师可不心软,所以30—40岁的老师最难。他们可能学历本身没有年轻教师高,在教师学历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的中年教师本身学历达不到现在教师上岗规定标准,或者他们要晋级评高级职称,这都逼着他们必须进修、通过种种考试,尽管他们的家庭负担可能是最重的,但他们也处在不进则退的最危险境地,所以他们的态度和心理是“再苦再累也要上”。
    现在学校对青年教师挺重视的,青年教师只要想继续当老师的,就特别想参加进修,但我们的苦恼是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精力有,但机会不常有,而且我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工作已经占用了我们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我们常常想放松一下,所以对进修,也就有的年轻人特别在意,有的年轻人不是特别认真。
    K12:看来要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不能简单提出高标准,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还要从教师实际工作状况出发,只有先给教师减少过重负担、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留下充分的进修学习时间,才能让教师们安心学习,进修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郭老师,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