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记者得知:该小学的多数班级班干人数已严重超标。以该校五年级某班为例:该班有班长4人(纪律、值日、学习、送饭班长各一人),中队长2人(一正一负),学习委员4人(原来6人后来变成4人),组织委员2人,劳动委员2人,体育委员3人,小组长(小队长)4人,卫生保健员1人,还有几个副手,加起来将近30人!
如此多的班干部给班级带来了什么呢?
“这么多班干把班级秩序都弄乱了。比如说吧,班级有一个同学说话,班级十几个班干站起来维持秩序,教室本来挺静的,这下子就乱了。”记者在该校门口采访了一位男生。
“有的人学习挺好,但没有组织能力,而且只顾自己学习,很自私,这样的人多是老师指派的,根本不配当班干,我们同学都很不服气。”一个女生忍不住插嘴。
“还影响同学团结。有的人不具备班干的能力和权威,被管的学生不服,他们之间就容易闹矛盾。”
安排如此多的班干,班主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班干超编的一位年轻女班主任。
“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选了一批班干部,到高年级了,有的班干部就看出能力不行了,但把他“刷下”还不好,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只好再增加新班干。还有现在班级都七八十人,多选些班干有利于更好地维持班级秩序。”
面对记者“有的学生虽学习好,但不具备管理班级的能力”的疑问,该班任解释道:“慢慢锻炼呗!总得有个过程……”
据记者了解,团中央关于小学班干问题明确规定:48人的小学标准班级,班干部人数应为7—9名,即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中队长。
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介绍:毋庸置疑,大大小小的班干对学生是一种荣誉和激励,但选班干的宗旨是为了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的学习,班干人数多少,作为班主任应该以有利于管理好班级为尺度——通过学生民主选举,让有能力的学生当班干。强者上,劣者下,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合理、公平的风气,也才会把一个班级搞好。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锻炼,轮流当班干部未尝不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