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雷池”故里新鲜事 教师承包中小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9-23

  安徽省西南部的望江县,历史上是“雷池”所在地,墨守陈规出了名,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源于此。最近笔者到该县沈冲乡时,发现一件被人们称为“敢越雷池”的新鲜事:部分国有学校试行民办,并以责任状的形式确立相关人员各自的职责。

  笔者看到承包学校的老师与乡教育委员会签订的责任状,上面写到:乡政府决定将××学校(教学点)改成国有民办学校,由××同志领办。责任状对各自职责、义务、办学条件作了规定。责任:1、甲方(政府)将现有校舍、校产及教学设施全部交给乙方(学校领办人)保管使用,损坏按价赔偿,使用期间校舍由乙方负责;2、甲方要坚决兑现《决定》中的6项优惠政策;3、乙方须无条件地接受甲方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收费。义务:领办人必须缴纳教学质量保证金,教学点2000元,完全小学4000元,初中教学班2000元。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者,按期退还保证金,教学成绩突出者乡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据笔者了解,沈冲乡的做法是全县的一个试点。

  沈冲乡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水患区,由于连续5年的自然灾害,单靠农业收入维持地方财政明显吃紧。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资难保,用人机制不活等原因,一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育质量明显滑坡,青年教师外出打工也较为普遍。

  1998年以前,教师在这里还是一个比较令人羡慕的职业,一个教师每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既稳定体面又令人尊敬。但1998年以后,由于几家乡镇企业倒闭,使乡里负债800多万元,教师工资被拖欠的现象也严重起来。今年以来,这里仅给教师发了两个月工资的70%。教师情绪不稳,教育事业面临巨大的困境。

  面对这些情况,沈冲乡党委、政府十分焦虑,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最终决定实施教育改革:把一部分学校交给教师承包,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教师承包学校以后,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教学,精简了后勤人员,招待费用也大大减少,减轻了乡财政的压力。竞争机制被引入,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教师全部由校长聘任。

  利用原六零圩中学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办起的民办中学,吸引了附近很多学生的家长。承包这所学校的老师都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来这里工作的老师也很高兴,一方面他们可以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则可以从教学成绩中获得奖励。

  没有被“承包”的沈冲中学校长范红旗感到了很大压力,他认为,民办学校将来会在生源上与公办学校形成竞争。

  笔者在国有民办的沈冲桥小学采访时了解到,这所简朴的学校,曾培养出不少后来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但现在教育质量却大不如前。学校承包后,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还要面对学生身后的家长,教师的责任心大大增强了。今年,沈冲桥小学片区学生入学率达到100%,一个流失生也没有。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对笔者说:孩子送到这里来,老师负责任,家长也放心。

  一位县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县里支持沈冲乡的探索。这种改革,前提是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义务教育,遵守教育法,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他说,将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和效果,不断总结和调整,摸索出一条符合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