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报告中,杨振宁纵论人类科技的百年发展史,展望未来 30年科技发展的前景,提出了适应国际科技竞争的需求,我国教育体 制改革的思路。
他说,今天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许多事情,如电话、无线电、手提 电话、人造卫星、心脏搭桥、器官移植等等,都是200年以前所没有的。 这200年期间,整个世界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生产力获得极大的发 展。200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80%以上,今天美国 农业人口只占1%至2%,而这些农业人口不但能养活美国的几亿人, 而且农产品还能大量出口。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近30年来美国新 成立的科技公司,其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这样的积累速度, 不仅是200年以前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就是本世纪初的人也无法想象。 反观近200年科技的发展可以发现,是科学、工业、经济这三个方向的 互动的结果促进了今天全世界的生产力的增长,而这一现象会在新世 纪里有增无减。
为什么近50年来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原因当然很多,但二次世界 大战中,由于雷达技术、原子弹技术对战争结果的影响,使很多人看 到了科技对将来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美国在战后创建了国家实验室, 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保障基金等等机构,而美国的这一系列措施后 来被其他国家引用,设立了类似的机构。这一切发展与今天全世界科 技发展速度的加快有直接关系。其次是科技对经济的影响力变得日益 明显,这就促使各国的大公司都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如美国IBM、中 国的联想集团等等。除此之外,学术本身的发展也加速着工业的发展。 比如,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导致了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又导致了计 算机工业的发展,因此,很多人认为,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今天, 生物学自五十年代发现双螺旋以后,发展速度一直很快,由于生物学 与人类的健康直接相关,所以人们现在普遍认为,21世纪将成为生物 学的世纪。
在谈到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时,杨振宁说,近百年来,科技成果转 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大大加快,如电机,从原理到产品花了65年时间, 无线电从成果到产品用了35年,而X光从发现到产品用了18年,雷达从 发现原理到产品用了5年时间,激光从发现到产品仅用了2年时间。科 技与经济日益紧密的关系,加深了各国对发展科技的认识,这种科学、 工业、经济连锁发展的关系将会在今后的20年、30年中表现得更为突 出。
能不能对30年后的世界有一些预测呢?杨振宁先生认为,当今世 界科技飞速发展,以至于要对今后六七十年的科技发展作出预测都显 得十分困难,就像本世纪初的人,根本无法预测到我们今天的科技水 平一样,但根据今天的情况,对今后30年内的科技发展水平作一个预 测还是应该可以的,他对未来30年的发展给出了一个大致轮廓。他认 为,全球化毫无疑问将继续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大方向。在这种背 景下,计算机的运用将比今天更加广泛,深入到我们生活的一切领域, 这是今后3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另外就是通讯工业,在过 去的5年中,通讯工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是有目共睹的,但这还仅是个 开始,在今后的几年里,通讯工业将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再一个就是 生物工程,这三个方面是以后30年全世界发展的主动力。
另外,就是学术的定义也在改变。有人曾预言,到2050年,人类 的寿命可达到150岁,当然这个结论有待商榷,但在今后的几十年里, 寿命的延长、人口增长、消费增加,这些都是确定无疑的,凡此种种 新的问题,都会产生能源、生态、环保等等方面的新的专业方向,生 物学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等等,也会有一大批新兴学科的出 现。
在展望了今后30年科技发展的前景之后,杨振宁认为,现在一个 很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教育体制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
他认为,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中国的教育哲学,乃至整个亚洲的 教育哲学有值得反思之处。在80年代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像美国 要被日本超过,可是到了90年代,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日本经济的 发展面临了困境,而美国的经济,尤其是信息工业却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应该谈到美国的教育制度,美国的整个社会结构,整个教育政策都 比较灵活,使得学生比较容易向新的事物和方向发展。
杨振宁先生总结了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包括整 个亚洲的教育哲学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教育鼓励有广泛的兴趣,亚洲 的教育是注重狭窄专业;美国的教育比较灵活多变,亚洲是注重扎实 的操练;美国教育鼓励你东跑西跳,亚洲教育是要人按部就班;美国 教育注重培养自信心,亚洲学生常常缺乏自信,美国学生常常傲慢自 大,而亚洲学生常常谦逊退让……
杨振宁先生认为,美国的教育哲学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 一面,亚洲也是一样。在今后的二三十年里,世界的经济会继续飞速 发展,新事物将不断涌现,为了适应国际形势新的变化,他希望中国 的教育能吸取美国教育中一些有益的成分,使得中国的下一代能够更 多一些进取,能够更活跃一些,以迎接21世纪的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