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如何实施“学生主体性”管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02

   “学生主体性”,一般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内容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逐步把教育教学任务变为自己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教育工作者相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主体性进行了探索。但大多只停留在教学模式上,尤其是只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如何从管理层面出发,对学生主体性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似乎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下面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主体性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行为。这种管理模式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对教学主体模式的延伸和补充。实际上,仅有教学的主体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来更大范围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只有全方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其次,从目的性上看,“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品质、人格、社会行为等各方面来塑造学生,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

   学生管理班级。这是学生参与校务管理的最基础内容。比如,班干部要进行民主选举和班委、团支部人员实行轮流制。班级事务要充分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建立班级事务民主会议制度等,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班级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活力。   

   学生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之余,学生有许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内有着更大的活动空间,主体管理者还应该是学生。比如食堂,历来是学校管理的难点,如果吸纳学生参与管理,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就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点设岗,建立文明礼仪队、卫生监督队、安排节电节水员,让学生自己检查监督,许多老、大、难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评价教师,学生最有权利。评价教师的内容,过去一般仅限于课堂教学,其实教师的师德行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也许有人担心,学生评价有失偏颇,但经过多种调查发现,几十个人的评价有着基本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学生参与学校校政管理。这是学生管理的最高层次,难度也相对较大,但也是能否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管理的核心内容。学生管理的难度关键在于对学校政务的不了解,缺乏阅历和经验。但现在许多学校实施的校务公开,使广大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有了比较多的全局把握,学校还通过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报告学校改革和发展情况,使学生融于学校管理的氛围之中。在管理的初始阶段,可以开设校长信箱,安排校长接待日,开展民主评议学校管理等,然后,可开展“假如我是校长”的大讨论,选聘学生任职校长助理,让学生参加校务会议等,在某些工作岗位上,施展学生的行为力量。   

   学生参与管理,固然是为了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但从教育学生的目的来看,着眼点还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