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专家呼吁:用最新的知识引导青少年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09

    把属国家保护动物的白斑角鲨列为“次要的经济鱼类”,在介绍淡水渔业时写道“党中央号召‘一定要在农林牧副渔五业中来个全线大革命’,并将渔业列为人民公社的生产之一”……出现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里的这一句句与今天的生活实际和环保观念大相径庭的解说词,真令人顿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之感慨。

    据自然博物馆方面的解释,这些在60年代写成的解说词,之所以到现在一直没更换,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这相当于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倒体现了一种现代市场经济意识。不过客观地讲,“资金缺乏”的地方多了,但并不是每个缺乏资金的地方都三四十年如一日穿着60年代的旧衣裳;资金再怎么缺乏,大概也还不至于弄到连更换展板解说词的钱都没有的地步。说到底恐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是不是愿意对展出的展品负责?是不是愿意对解说词负责?是不是愿意对解说词可能给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造成的影响负责?

    前几天偶然翻阅了几套现行的中学语文、政治、历史教材,发现较前几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删去了一些明显带有计划经济年代痕迹和“阶级斗争”观念印记的篇目与内容,同时增加了一些紧密联系当下改革开放实际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提法。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是近些年我们对沿袭已久的传统教材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继而进行大胆改革的一个初步成果。自然博物馆作为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事实上也承担起了类似于教科书的功能;如果其中的解说词长期向青少年传递一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与观念,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这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

    推而广之,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有可能对青少年进行误导的“教材”,如“好皇帝戏”、渲染暴力的影视作品、格调低下的卡通画、为“二战”战犯招魂的玩具武器,等等。我们一方面要对这些不良“教材”严加防范,另一方面,则要采取多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方式,坚持向青少年传播最新、最好的知识,帮助他们自觉培养起善良、友爱、合作、竞争、平等、科学、诚实劳动、艰苦创业等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我们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就是为他们编写了一部什么样的“教材”。千万别再用陈旧的“教材”去误导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