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10年还是哑巴——大学英语遭遇尴尬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10

    如果问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你最重视的课是什么?回答肯定是:外语。如果问:让你最费劲儿的课是什么?回答大多是:外语。英语是大中学生最重视的功课,也是花费时间最多的课程之一。但学了近十年的英语,很多人还是口不能说,耳不能听。统一大纲,教材灵活,四、六级考试要增加主观题分值,近两年有关英语教学改革的种种方案也在酝酿,这些似乎预示着大学英语教育要变脸。

      “哑巴英语”犯急:缺耳、少口,费力不讨好

  “学了12年的英语,我还是不敢开口讲。”某大学一位研究生坦诚地说:“提起英语我感到惭愧,四、六级和研究生英语考试我都过了,学英语大家都最下功夫,但也最伤心,12年的英语课都是一个模式:老师细细讲词汇、语法,大家认真记笔记,课下拼命作题找规律,标准化试题让人有机可乘。学了12年英语,划了12年的叉。”和这位研究生情况相仿的大有人在,多数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把大量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甚至把专业都放在第二位上。背语法、抠考题,衣带渐宽却仍是忧心忡忡;张嘴不能说,听不懂也用不上。对于辛辛苦苦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外语的学生来说:平日的努力和实际的产出不成比例。

  英语教学是壶烧不开的温水?

  面对外语教学的现状,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纷纷呼吁:让语言真正活起来。有人将现在的英语教学比作是一壶烧了十几年还没开的温水。

  为何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从事了50年英语教学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研究生导师谌馨荪教授认为:原因很多且由来已久。教法落伍、教材陈旧、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及有关部门的政策都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不合理也不科学。”谌教授说: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教材制约,而教材编写又受大纲所附词汇表的限制。

  据了解,英语四级要求学生掌握4000单词量,但事实上其中1600个是重复中学词汇。许多类似于:father,mother,dog这样简单的单词仍出现在大学课本中。“其实学生只要掌握2500个单词就可以了。”曾任《大学英语》教程《快速阅读》主编的谌教授指出:由于汉语和英语并不是同一个语系,造成我们学习英语有障碍,同时也由于我们自身的语言环境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大学英语课时少却任务重,“想把几百万学生的英语水平加温、烧开并不容易”。

  大学英语遭遇尴尬

  教师有苦难诉

  一份对北京12所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高达75%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不太满意”或认为“很差”,只有9%的学生感到“满意”。“吃不饱,嚼不烂”让走出课堂的学子感到学英语的吃力。某高校国际项目管理专业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大多数带“国”字头的专业将来在工作中运用英语的机会可能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更大,然而每周仅四学时的英语课远远不能应对专业学习的需求。

  某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分析原因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拿一位普通老师的工作量来看,一周基本是10课时,但目前的状况是学生膨胀太厉害。扩招每年都在增长,研究生人数也每年递增,备课,设计教学,批改作文同时课下答疑解惑,尤其是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英语学生,常常是一位老师要带三四个班。繁重的工作让老师们失去了很多自修的时间,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向其它专业延伸。“公共外语常常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教学往往从零起点,给人的印象是浅、低。因为是教书育人,付出的劳动很大但待遇却常常提不上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外语教育应把老师、学生从应试、过级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既符合学生特点又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的方式检验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