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而优则管”下岗,教育职业管理人待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29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530名干部以丢掉诱人的行政级别和令人羡慕的教授头衔为代价,竞聘全国高校首批教育职员,为已躁动多时的中国教育管理改革揭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没有把管理当作一个独立行当的认识误区在我国的学校教育管理领域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现代管理科学的认识虽提高很快,但遗憾的是“知有余”而“行不足”。许多人被提前贴上了“管理者”标签,但实际上其角色离真正意义的“职业管理人”相差甚远。

   由于缺乏完整的培养职业管理人的机制,大学里不多的教育管理专业培养的最有可能成为职业管理人的人才大多很难学以致用,或只能在校园内守着本本长期“务虚”。但现实教育的发展又对职业管理人的早日涌现千呼万唤,这样的错位只能导致半路出家的所谓“经验型管理者”层出不穷。

   “教而优则管”成了普遍现象。一些教学业务很强的人自然就被认同为管理上的合格者甚至优秀者,但实践却证明教学业务和教育管理完全是两码事,两种能力真正兼而有之的人毕竟不多。更值得警惕的是“教不优、学无术”者已在教育管理层中出现。

   以行政级别来确定教育管理者社会地位的传统做法,导致了学校的管理层越来越像机关。而用机关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一些措施很难从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原则出发,而是貌似严格地依照级别定待遇,于是就有少数特权者住大房子、拿高奖金、评职称优先排队……

   发达国家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真正的职业管理人不是享受特权的人,也无法享受特权。职业管理人的出发点首先是从教育规律出发,从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学生人才、塑造更多的教师人才出发,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科研经费的分配、教授的招聘、学科带头人的选定、对重大项目的策划和监督等),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当然,通过自己创造性劳动的结果,职业管理人可以获得体面的报酬和相应的社会承认,巩固自己在管理层和整个社会的地位。也正因此,他们能超脱蝇头小利,不断构思最佳的管理方案,向事业的高峰迈进。为了确保他们相对集中的精力,他们的角色还是相对单一为好,管理层内部的分工应该是明确的,在教育管理之外的社会化事务还应尽量交给社会解决。

   华中科技大学这批教育职员的诞生,为真正的职业管理人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因为他们已经通过果断的放弃,消除了成为职业管理人的一些重大障碍。但目前看来,他们还只能是职业管理人的雏形。在知识能力储备、管理经验和选才范围上都有局限,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