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再论中学历史教材及历史教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06

    网友mq:教材中的"硬伤",如"7781"、“巴黎公社的插图”等应该不会对教学构成影响,相信老师们不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当然也希望出版社要认真对待,尽快修正,这是态度问题。而对一些所谓学术问题,我认为教材毕竟有一定的稳定性,它肯定会落后于学术研究,而要补充新的研究成果正是对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对当前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再适当地传达给学生,千万不能过于依赖教材。当然,教师还应向学生讲清楚考试时该怎么答,对于中学生来讲,我觉得有篇文章里讲的对,历史课内容量大,而教材过于简略,缺乏可读性, 历史教材中竟很难见到鲜活的人物,以后可不可以再加一本辅助读物,象新版的语文一样,里面既可较详细地讲人叙事,又可以介绍新的学术成果,千万不要想让一本书解决所有问题,就象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样。

    网友feijianchuyao:真正的问题绝不在印刷错误,而在于篡改历史,但是,就事论事,在这件事上,我是站在人教社一边的,这位作者挑毛求刺的本领实在太高明了,“次”与“界”也要跳出来狠批一顿,你为什么不去挑《毛**语录》以及《邓**文选》,这两种书的地位可比历史教材高多了,影响也大多了。(转引自新浪网)

    网友julia0515:出了错难道还不许人批评吗?你编教材的有没有意识到,你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未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使教材准确无误,也不代表它就反映了历史事实。(转引自新浪网)

    网友黎曼青:我非常赞成有错就改的态度,我在沿海教历史,用的是沿海版,错误更多,而且整本书的编排多有不合理之处,我希望编教材的人要关注这个问题。

    网友李玉:历史应是培养学生质疑现实、预测未来能力的活脱脱的教材。简单的知识传授只能使历史成为学生背负的包袱。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

    网友阿牛:要改就不能光改书本上的错误,而是要追究出错,特别是长期出错而没有即时纠正的机制上的根源,但真正要追究起来,要改怕是不容易. 要知道每年教育部从人教社获得的上缴利润有多大?!如果开展竞争,给人教社数几个竞争对手,只怕至立大姐的心情不会好吧!

    网友北帝:现在的历史课本太过注重思想性,动不动就一大堆思想意义,动不动就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往上面套,其实很多时候一点都不合适。把学生搞得头晕眼花,谁还有心思学历史?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我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学,但好象没有一位教授都是按照书本教的,各种原因大家都明白。(转引自新浪网)

    网友zzysw:现在的历史课完全没有反映历史的真实,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在做一些无聊的事。老师在重复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在背诵课本,毫无探索或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一些历史的现象和背景,没有人有兴趣去探究。想的只是快些背下来,别背错了。这样的历史课,就算教材上的内容正确无误,谁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还能对历史有兴趣?剩下的只是对历史现象的一知半解和人物名称的模糊。(转引自新浪网)

    相关新闻:“编”与“教”,我们该有怎样的“教材观”

    相关新闻:人教社邀请专家座谈 与会者肯定中学历史课本

    相关新闻: “质疑历史教材第一人”评价中学历史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