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评论:一处错也会误人子弟,况六十四处硬伤?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10

    古人以谦逊辞让,“不矜不伐”(不自大不自夸)为美德,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种观念当然与市场经济中的自我推销理念相抵触,有更新之必要,但“更”到没羞没臊地自我吹嘘、绝不认错就不新了,“厚黑学”里那个“厚”即厚颜无耻是早已有之的。

    在自我吹嘘和互相吹捧被不少人视为正宗正道的今天,与之相反的批评揭短就难免被某些人视为异端异已邪门邪派。其中最典型的大约要算某些千方百计掩盖问题、抵制舆论监督的地方官和单位头头。他们有的下命令不准本地干部群众接受未经他们安排的采访,有的甚至干脆以暴力阻止记者的正常调查。他们对自己的丑行恶状毫无羞耻之感,而只是“羞于”他们的恶行败德上达上级和外界,影响他们的前程。欲知那些怙恶护短的种种丑态,只要留心看央视《焦点访谈》就行了,本文不拟多讲。

    我今天忍不住要说的是,在关于中学历史教材错误的小小风波中某些当事人的态度。据《羊城晚报》10月21日转自《北京晨报》的报道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主任针对中学历史教材有“错处六七百”之说,向记者喊冤:小错在所难免,但哪有那么邪乎?他还说,如果刻意炒作,贻害无穷。又据《大河报》10月28日报道,人教社历史室工作人员逐一步对照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出的“错误清单”予以核实,筛选出“站得住的错误”64条,北京37家单位的史学权威们认定了这些是“硬伤”。但他们说本次核实的错处占教材总字数的万分之零点三二,在新闻出版署限定的差错率万分之一的范围内。据称“专家们认定所谓‘错处六七百’确为炒作,这样做极易扰乱中学教学”。

    “鸭子死了嘴巴硬”,明明有错还能讲出这样的一番大道理来,不愧是为全国师生编撰教科书的大知识分子!中学历史教材有64处硬伤,还算少啊?这是教材,教材呀!没人要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扯什么差错率?有1处错也会误人子弟,何况64处,怎么一点歉疚之意都没有?就错得那么心安理得?中国人连教材都做不到无一处硬伤了吗?这套教材1992年出版,至今再版八九次之多,还有这么多硬伤,良心上说得过去吗?不对人家关心教材建设心怀感激,至少,出于礼貌应对指谬者道一声谢吧?不肯道谢也罢了,强辩“小错在所难免”也罢了,怎么好意思倒打一耙,开口贬斥别人是“刻意炒作”?你们没有什么可供“炒作”的,人家炒空气?若没有人家的“炒作”,你们现在会请专家会诊,认定错谬,并承诺“将修订硬伤,出精品教材,同时建立教材纠错与反馈机制”吗?指斥人家有商业炒作的动机也罢了,还要给人家扣上扰乱中学教学、“贻害无穷”的大帽子,实在太过分,有辱斯文。

    “爱吹不爱批”是不是商业时代的“时代病”,我不知道;我觉得奇怪的是,一些人将中华民族谦逊辞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传统美德弃之如敝屣,却有勇气像一个道学家或道德主义者,动辄挑剔别人的动机。他们用犬儒主义者怀疑一切人的眼光对别人作道德审判,其实不过是为掩饰自己开脱自己的过错。我想,这就是孟子所说的“羞恶之心”(羞耻感)已经麻木的表现吧?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发端、萌芽)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但愿我们大家都不要丧失羞愧之心,异化为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