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荣达的办公室门上,贴着一纸通告。通告说:“凡被公办大学录取的学生,申请减免学费以第三批录取为限,超过8月28日签发的录取通知书,不作为申请减免学费的依据。”打断我们采访的学生,都是拿着公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找章荣达签字的。
    章荣达有理由感到自豪:“今年就有几百名被公办大学录取的学生转到我们民办大学来了。”
    在杭州,我们到达的时候,中国杭州国际教育交流展刚刚闭幕。
    交流展让原本离杭州市民有点远的海外教育变得真实起来。展览会上,海外的、国内的、民办的、公立的,大学、学院,还有中学,都铆足了劲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公办大学、民办大学、网上大学、出国留学……如今,孩子们和家长逐渐有了自己选择学校的权利。有专家总结:教育市场悄悄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了。
    面对选择,明天你会到哪里上大学?
    一、羞涩的家底
    1、可怜的1.5%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日制在校学生约2.3亿人,占全球受教育总人口的20%,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为170亿美元,仅占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总数11500亿美元的1.5%。
    以占世界1.5%的教育经费支撑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可谓穷国办大教育。
    与此相对应,全国平均只有48%的初中生能够升入高中,只有47%的高中生能够升入大学。我国大学生占同龄青年的比例仅为6%。
    杨文汉(西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今年,我们在全国招生7000多人,结果报名的就超过了万人。招生期间,学生、家长呼啦啦地每天在学校大门口挤得水泄不通,最后我们只好采取了劝退的办法。”
    胡大白(黄河科技大学校长):“我们今年招收的学生录取成绩相对来讲都比较高。报名的人数很多,我们只能在2至3个甚至4个考生中录取1个。”
    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平均水平。即使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目标2000年达到4%,也只能是发展中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
    这样,基于国家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已不可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2、可敬的60%
    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一方面是教育消费的持续高涨。
    不久前,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城市居民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60%的人表示就是举债也要供孩子读书。
    西京大学经贸系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王晓妍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今年,在王晓妍的家乡安徽,有个县的农民竟包了两节火车车厢送孩子上学。因招生名额有限,只能录取58人。有个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落选了,竟当场给校长跪下,说:“村里的人都知道俺的孩子要上大学了,酒席都吃过了,哪能不收呢!”
    民办高校帮助落榜生们圆了大学梦。
    教育消费的持续高涨还表现在有出国意向的大学生和高中生越来越多。调查表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所高校有出国意向的大学生占70%以上。目前中国每年有近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
    海外教育市场又使中国学生多了一种选择。一些高考失利者,没有希望上公办大学,干脆就把目光投向了国外的高等院校。一位考生家长说:“与其在国内花钱上民办,不如添些钱,将孩子送出国去。”他决定倾囊送孩子去新西兰念书。
    二、“精品屋”出击
    3、扩招、扩招
    所有的高校都在争夺生源。按原计划,今年普通高校招生180万,比去年多27万,增长率为17.6%;而实际上,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自己一扩再扩。仅有5.6万名考生的北京,就多扩招了2000人。
    本科降分,专科也降分,降到最后,有些民办院校只能招收二三百分的考生,这对靠落榜生生存的民办高校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诚然,高校扩招给几百万考生和家长带来了福音;给公办大学带来了勃勃生机;高校扩招将低素质人员的就业矛盾提升为高等学历人才的积累,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困扰。
    4、分切蛋糕的来了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给落榜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使民办高校的招生愈加困难。这种困难由于今年公办高校纷纷举办二级院校而尤显突出。
    张秉真(中华研修大学副校长):“这是不公平竞争。”
    夏越炯(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中央很早就提出来了,不过,在这几年贯彻实施中总存在着理解不够全面而出现的种种偏差。”
    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自考辅导班这个蛋糕,被有“精品屋”之称的公办高校分切走了一大块。一些考生及家长认为,既然都是自考,上公办要比民办好。
    进入公办高校二级院校的落榜生,不再经过考试即可入学,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成人教育预科班。
    成人高等教育预科班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可以参加第二年举行的成人高考补办学籍,完成学业后,得到的毕业证书上,加盖的是公办高校的印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的学生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后,领取的是自考办统一颁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凭。
    这自然影响了一直以举办自考辅导班为主的民办高校的生源。
    周延海(西安外事学院名誉院长):“尽管这种教育比起全日制教育,在层次上低了一点,但对广大学生和家长,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5、睡醒的雄狮
    公办高校之所以要分切民办高校的蛋糕,看中的就是巨大的教育市场。
    一位公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副院长直言不讳:“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高考这个渠道只能进这么多学生,剩下的留在门外,别人就会想办法,所以我再开个门让一些学生到我这里来。如果你不办,别人会来挖你的墙角,把你的师资挖走。”
    在我国就业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6%,大量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们以及每年的高考落榜生,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教育消费市场。任何有眼光的高校都不会忽视这一巨大的市场及其丰厚的回报。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不少公办高校都存在着教师相对过剩,学生相对太少,仪器、设施闲置等问题。一边是高校“吃不饱”,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一边是大量落榜生被拒之门外,这个现实促使公办高校逐渐转变了传统观念,由过去对落榜生“拒之门外”,转变为现在为他们提供周到的培训服务,以及接受完整全面的高等教育的机会。
    胡大白(黄河科技大学校长):“公办高校就像一头没有睡醒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民办高校就根本不是对手。”
    学生、家长如此看好公办高校,而公办高校发展形势又如此强劲。那么是不是今后公办高校就可以完全承担起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重任呢?
    三、“猴子”的招术
    6、第一张牌
    被称为“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的民办高校,面对公办高校的主动出击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第一张牌是着眼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符合实用型和技能型以弥补公办高校之缺。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在专业设置上做足了文章。
    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外语、法律等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是大部分民办高校必设的项目。除此之外,各民办高校还开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专业,为学生提供独到的和高质量、实用的教学内容。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空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21世纪民航事业发展,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较高的人文素质,具备民航运输的基本知识和民航空中乘务员的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安交大思源科技培训学院的物管专业,是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现代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人才的急需而开设的。
    浙江树人大学的家政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民政工作、社区管理、家政实体的经营、餐饮部门的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中小学任教家庭生活科学等课程。
    北京华腾研修学院的商业情报专业,是针对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需要了解国际市场动态以及防止自身企业决策或产品开发计划暴露等问题而设置的,课程以市场情报搜集、分析及企业保密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
    江西大宇专修学院则与英国齐切斯特学院联合开办“通向博士之路”,参加学习者,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中途创业或参加工作,期间可在任何时间返校继续学习,直至完成学业。
    船小好调头。据了解,民办高校开设的专业,大多是经过市场调研后,选开的今后一段时期较为热门的专业。另外,可以灵活地改专业以及师资选择上的优势也是吸引学生的原因。
    7、宽进严出
    民办高校吸引学生的第二张牌是其“宽进严出”的办学方针。
    中华研修大学学生孙钰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参加了全国高考,但没有考上。她准备补习一年后再考,刚巧她妈妈到北京开会,在民办高校招生咨询会上拿了厚厚一摞的招生简章回来,她一看,那上面招收的都是很热门的专业。于是在综合考虑之后,她决定从辽宁来北京上学。
    最初,孙钰学的是日语专业,但上了一年之后,她发现自己对企业与行政管理很感兴趣,于是,她又改了专业。今年,她又参加了自学高考,并已顺利地通过了4门考试。谈到当初的选择,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后悔。
    毕业于燕京华侨大学涉外会计系的王小姐目前在一家外企任财务总监。她告诉记者,刚开始工作时,由于自己从民办大学毕业,总是很自卑,但慢慢她发现与学历文凭相比,公司更看重个人能力。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她得到了如今这个令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羡慕的职位。
    “有人看不起民办高校,我不服。不是吹,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通过学历文凭考试照样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学历。我是泥腿子,但我这个农民种出来的蔬菜个个鲜灵,人家爱买。”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校长蒋淑云动情地说。
    尽管民办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118万在校生也说明了市场对民办高校的巨大需求。
    四、构建高教立交桥
    8、好汉不问出处
    民办高校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与政府办学共同承担起科教兴国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责任。
    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今后三至五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眼前的民办、公办的竞争呢?
    周延海(西安外事学院名誉院长):“目前来看,正规高校对于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所以,民办高校的存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吴吟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我认为,国家、社会应当支持民办高校很好地发展。”
    李亚文(中华社会大学学生):“我没考上公办大学,可我并不气馁,我觉得民办大学一样可以发挥作用。”
    李亚文虽然上了民办大学,也算圆了她的大学梦。而我国目前每年平均需要的2700万劳动力中,有95%的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每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也只占2000万同龄人的很小一部分。
    9、圆一个大学梦
    民办高校的兴起和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教育选择的需要。
    有人是选择民办高校的条件。随着个人收入的分化,一部分家长不再满足于公办高校的办学条件,而是希望其子女进入校舍、设备等硬体条件好的学校。
    有人选择教育特色。希望子女在音乐、外语、电脑、计算等方面的潜能、特长能通过专门的教育得到开发。
    ……
    家长对教育选择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民办高校的类型也不能单一化。
    公办高校通过保持质量优势、内部挖潜、外延扩大,必定会有更快的发展。但它今后的发展也并不轻松。
    专家分析,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渐走出来的公办高校也处在转型时期。传统的特权,包括专有的学位授予权将逐渐走向消亡,到那时,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孰优孰劣,将由社会认可的教育水平来评价。
    明天,你会到哪里圆一个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