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评论:为考核做“秀”——学生座谈会变味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2-22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考核时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是召集学生座谈会。一般情况下总是考核部门随机抽取名单,请被考核学校负责邀请。应该说,组织学生座谈、听取学生意见,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考核手段。但是,随着被考核学校的重视、考核部门的迁就,现在有许多学生座谈会开始变味了,不知道考核部门有没有品尝出个中滋味?

    一、随机抽取学生不随机。一种情况是考核部门把名单交给被考核学校后,被考核学校却根本没有叫这些同学,来的是冒名顶替的。反正考核部门也不可能认识其中的任何一位学生。一种情况是来的虽然确实是那几个指定学生,却没有一个学生敢于说“自己”的话,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早有交代。

    二、座谈话题提前强化。这就是所谓的交代,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学校明目张胆搞的,美其名曰“爱校”。大话说地吓人:爱国主义体现在现在就是爱自己的学校,连自己就读的学校都不爱何谈爱国主义?然后什么样的问题该怎么回答,一道一道培训,一道一道过关。培训范围可大可小,胆子大一点的培训学生就比较少,到时管他叫谁,就是培训的这几个了;胆小一点的培训范围大些,说不定干脆全体学生统统培训。培训方式可以由班主任出头,也可以利用学校现成的广播工具。

    三、组织座谈的考核部门视而不见。一般到学校去考核的总是“上级来人”,起码带队的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这顿招待是免不掉的,这个送东西嘛也是必要的投资。觥筹交错中主人要客人“请多关照”是要叮嘱的,俗话说,吃人嘴怎么拿人手怎么大家彼此还不明白?于是本来连弱智都能看出来的虚假全变成了考核的有力依据,能上能下的分数不自觉地就偏高了一点。

    四、考核结果的匪夷所思:座谈会学生噤若寒蝉的学校考核得分就高,相反,踊跃发言甚至敢于指责学校某些可以讨论的做法的,这样的学校肯定得分要低。问题是我们到底要培养哪样的学生?噤若寒蝉,还是独立思考敢于说话?座谈会上的调查结果千篇一律的学校得分也会高些,统一口径的学校得到了实惠。

    比如,这么一个学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同样一个问题:你们的家庭作业老师布置了多少。合乎考核要求的答案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结果所有学生的答案全部是一个半小时。奇怪的是,同样的作业,学习层次不一样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肯定会不一样的。整齐划一的答案掩盖的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作业。考核结果这个学校是优秀,而且这个学校成了全市素质教育的典型!

    学校占了便宜,学生呢?在难得的一方净土里,小小年纪,他们学会的是弄虚作假。这种现象不加以根治,对青少年无疑是一种毒害!

    所以,看似小小的一个学生座谈会,确实在不一般,隐藏学校城摆“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