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上一年级起,我也重新开始了小学时的“做作业”——给
孩子默写生字,这是老师要求的。孩子学了一课,我就得给他默写一
课。他学到第五课,我就得给他从第一课默写到第五课。平时要默写,
周末则要加倍。这样的事情,我感到非常无奈,也看不出孩子有什么
乐趣。
从孩子上一年级起,我就得为他开家长会,一直开到他高中毕业。
在十二年里,这是我觉得最无聊也是最无奈的一件事。小学升级,班
主任经常换,几乎每换一次班主任,家长就得在家长会上被“教训”
一次。新班主任会说,这班学生如何如何差,家长必须抓紧对孩子的
教育,否则怎样怎样。到了期末的家长会上,老师会说,经过老师的
努力,学生有了哪些进步,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家长必须怎
样去做。老师的讲话听多了,我就有了一种感觉:老师似乎是在盐碱
地上耕作,长出粮食来,是老师的功劳;长不出来老师也没办法,孩
子的好坏必须家长负责。
孩子上中学后,班主任换得少了,“盐碱地”的感觉也少了,但
每次家长会上,听到的总是老师居高临下的教导,如何为上大学、上
名牌大学做准备,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工作。中
学的课程多了,教导家长的老师也多了。数理化老师告诉家长如何帮
助教育学生认真听课、做笔记、做作业;语文老师让家长帮助学生树
立起语文重要的观念,不要偏科;外语老师希望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学
习多长时间外语……总之,每一次家长会,给我的感觉就是受一次
“教育”,目的是让我按老师的要求去教育我的孩子。但是,所听的
内容,我觉得相当一部分本应是老师的事情,还有一部分是应该告诉
学生的,我真看不出家长有多大必要非得一次次去听这雷同的教导不
可。但你是家长,你就必须听。至于毕业考试前,当你听到老师要求
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提前转学,甚至暗示去做智商检查的时候,即
使自己的孩子不在所说之列,情感也是非常复杂的。
家长把子女送进学校受教育,当然有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义务。
但是在与学校的交往中,我感到学校要求家长配合的,更多的是课堂
的延伸,书本教学的延续。这实际上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加重了家
长的负担,管理学生的同时也间接地管理了家长。老师不仅给学生留
作业,而且也给家长留作业,让家长陪学生一起学习本应由学校教的
那些东西。学生身不由己,家长也只好“任劳任怨”。这里可能确有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但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无奈。英国著名的
威斯敏斯特中学有一位校长,一方面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另一方面
他也有6个孩子上学。作为家长,他对孩子们所受教育很不满意,但他
“感到无能为力和失意,好像他们是学校掌握的人质”。这个比喻不
一定恰当,但确实反映出老师的一种支配地位和家长的一种为难心理。
我知道,老师从心里是为着学生的,而且老师很辛苦,周末还得
加班开课。但是,我却不明白,小学一门语文一门算术,怎么每天安
排那么多课程还掌握不了?究竟是教学大纲的问题,还是教学方法的
问题,或是如今的孩子太笨?至于上中学的孩子,当老师要求我们督
促他们学习,晚上一定不要在十一点半以前睡觉时,我同样不明白,
他们早上应该几点起床?教育改革已经讲了多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反而越来越重,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不懂教改,但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明确规定,不容许老师给
家长留作业。也许这并不属于教改的问题,但它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老师究竟有没有给家长留作业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