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专稿:教师面对的是平淡的人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1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富有弟子千余,那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何等的威严和尊贵。学生犯错,老师可以当面呵斥或以铁尺子惩戒学生,也不为过。诚然,这是一种极不平等、暴力型的师生关系,如今已不足为取。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那时的学生要学习知识、明白事理,教师简直就是权威,其地位之高隆莫有能及。这在当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在如今教师已远远不止于如此作用了吧。

    今天的老师头顶上的名衔与荣耀太多了,先是“永远燃烧着自己,点亮别人的一支蜡烛”,其后又是一位“精心培育花朵的园丁”,还有更神奇的“改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次,教师还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耀的职业”、“伟大而无私的事业”,要不现在不是有个“教师节”了吗?如此等等。然而,当我们已习惯了这些封号时,我们却无形中已经失去了更多的尊严和自由,由此而来的是更多的无奈与尴尬。这些封号,从实践中来看简直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软性谋杀”。

    今天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面对的将是平淡了的人。

    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一切言行,在别人看来教师要懂得高尚,懂得谦让,懂得无私。人们把教师“神化”了,动不动就振振有词地来一句“还说自己是老师呢!”。原本可以据理力争的事情,也让这些话给打焉了,“谁叫你是老师”呢。诚然,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既是学生做人求学的楷模,又是世人品德行为的典范。然而,如果把“为人师表”随意泛滥乃至庸俗化,则必然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对教育的发展未必会是一件好事情。

    其次,教师要“学富四车”。有人因此而发明了一种所谓的“桶论”,就是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要先有一桶水”。这种言论相当肤浅而无知。如果那位老师永远都是“一桶水”,学生才是“半桶水”,如此什么时候才会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这样的老师要不是“庸师”,要不就是无能了。假使这种现象大肆存在的话,如今的社会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好的老师,他懂得在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要有高超的教育技艺,要不断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当然,这是我们教师所应当努力追求的。

    再次,教师要“清贫持教”。一提起教师,在人们的形象中大都是迂腐可笑的,酸不溜秋的样子。更多的事实表明,从教授到中小学教师,大都清贫如初。今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门槛越抬越高,教师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教师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经济地位远没有与社会对教师的近乎苛刻的要求相持平。相反,教师所理应得到的权益变得越来越小。当然,我们不否认教师的日子比以前确实改善了不少,教师已逐步成为人们和传媒所关注的焦点,这应当是好现象。然而,当人们把高收入、乱收费、师德败坏等套到教师的头上时,当传媒不断以暴露所谓“败类教师”来取悦民众时,教师的心有多痛、有多凉。众多涉及到教师权益问题的实际案例中,教师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将是今后教育界内长期而突出的关键问题。

    不管怎样,如今的教师所面对的依然是平淡了的人生,既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也无法较好地执行自己的权利,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许多地方和众多方面受到了随意的践踏,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维护。或许这就是处于弱势群体的教师的真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