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这些支持“填鸭”的老师,并非喜欢“填鸭”(疯狂绅士也道破被“填鸭”之苦),但都说“不得不填鸭”,因为这“都是为了鸭子好”。
    但这第一条“为鸭子好”恐怕是站不住脚的。这任人宰割的鸭子就像鲁迅笔下的绵羊,愈肥胖愈是糟糕。倒是填鸭匠为自己发明这样一种省时省力的高效生产模式而得意,以为自己用最有效的办法拿到了“分”。肥胖而不健壮的鸭子有朝一日侥幸出笼,恐怕真的会“宁愿饿着”也不愿吃食了。
    在这位填鸭匠看来,“多长肉”就是唯一目标,因为他一个心眼要把鸭子称斤论分卖。这样的鸭子长起来除了宰杀吃肉也了无他用了。但我们的学生“填”出来可不算完,还要出去自己觅食,还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就算你只管分数斤两,但今天“填”了明天再“填”,小学“填”了中学再“填”,学生“宁愿饿着也不愿吃”不说,没了胃口越来越难填,填的越来越多又消化不了,结果肉也不肯长了。到最后,只认“斤两”的填鸭匠也该喊累喊苦了。
    有的老师不自觉地对学生有一个低估和一个高估。低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需求,只有他多“填”才是最好的办法;高估了学生知识内化和体系建构的能力,把书都啃到肚子里去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因为满眼都是“鸭子”而没有“人”,所以我们才有只对划重点押题记笔记有兴趣的学生,有钢琴小号九级水平但却没有音乐素养和音乐情感的孩子,有当年善记历史年代得高分但日后历史素养和历史文化感全无的成年人,有数学物理连获高分却不会估算眼前建筑物的高度占地面积的尖子生,有中文系毕业却什么有用的文章都写不出来的高才生。别忘了,还有的孩子彻底失落,连拿点分的能力也没有了。
    我们可能会安慰自己,我们现在给学生“填”的很苦,将来他们会明白过来再感谢老师的。我现在已经是过来人了,但对过去一切的强迫式教育依然反感,而感谢引导我建立学科兴趣、审美情趣、积极向善、坚强正义的人。那些感谢被“填鸭”的人,恐怕是还没有明白过来。
    不过窃以为还是有人真心喜欢“填鸭式教育”的,因为“填鸭”使教育成为工匠的活,变得更简单。而研究学习规律、钻研教学设计、追求教学艺术、拓展教育空间、探索教育内涵、坚持教育理想如此等等,都是更为艰难复杂的事,体验教育“不亦说乎”的快乐不会那么容易。
    我们还是好好地放养鸭子,也让他们生长健壮(而不是肥胖),为的是能下水畅游、上天翱翔,还大可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