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纳入了课程目标,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获得的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体验感受作了全面的概括。情感目标的提出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教学,它还是学生心智发展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的课程理念。
一、 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它落实在课堂上还有不少的困难。主要困难有:
1、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四项技能,不能对情感做出评价。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习惯于将课堂目标锁定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甚至只停留在认知目标上。如何落实语言知识、提高语用能力,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辅助材料垂手可得,省时又省力。而一但成为教学习惯后,要改变这种定势又很难。
2、情感目标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让老师作为参照。作为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甚至《教学参考》中没有特别罗列,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困难。
二、 思考
既然无法改变评价体系,那么就从改变自身的教学习惯开始。目前,许多教师对情感目标的认识是一片空白,只是把它作为备课的要求之一写入教案,因此情感目标流于形式,只是作为一堂课的点缀或者是一堂课的结束语。如:在教Colours后,会总结上The earth is our home. Don’t leave rubbish. 在教Food时,也会说上Don’t eat too much fast food. Please have a healthy diet. 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情感目标不应该仅限于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情感目标的认识。
1、“情感目标”与“德育渗透”关系
新课改中“情感目标”的提出是不是以往推行的“德育渗透”的再现?回答是否定的。美德的教育是情感目标中的一部分,但情感目标包括了更多的内涵。Jane Arnold 在<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情感与语言学习》)一书中明确指出:“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受、情绪、态度等”。因此,把情感目标作为一堂课的点缀或者是一堂课的结束语等显然是不够的,它应该渗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2、“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把“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孤立起来。事实上,情感与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情感有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等)和消极情感(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厌恶等)。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消极情感、发展积极情感,使他们持有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
三、 尝试
对情感目标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选择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尝试。例如《牛津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1 Unit 4第一教时的内容。
(一)对教材的解读
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5句话:I listen and hear with my ears. I look and see with my eyes. I touch and feel with my hands. I smell with my nose. I taste with my tongue.。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本堂课中的新词很少,句型也非常简单,主题非常的明确,即用五官感知事物。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词汇:with, tongue
( 2 ) 句型:I _________ with my ______.
2、能力目标:用句型I _________ with my ______.正确表达用五官感知事物。
3、情感目标:体验用五官感知事物,对新句型有更好的理解,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反复运用新句型,达到真实的交际。
(二)课堂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很多图片、声音、食物。这一部分的活动主要集中在Post-task activity阶段,具体活动如下:
Group work: To know the things with five senses
To taste the lemon and the sweets.
To touch the icy coke and the hot tea.
To listen to the animals’ sounds.
To look at the colourful lights
To smell the fish.
(三)反思
一堂课热热闹闹地上下来了,学生把应该掌握的单词句型学会后,在课的后半部分时间里,学生一直在看、听、闻、品尝和触摸。这些活动占据了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学习反而变得次要了,更没有所期望的在“体验的过程中反复运用新句型,达到真实的交际”。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能用正确语音语调正确表达他们所感知的事物,本堂课中的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基本达成。
2、 本堂课的情感目标的立足点有失偏颇,把情感体验简单地等同于生活经验的重复。让学生品尝食物等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适合,而对于具有相当生活经验和一定英语表达能力的五年级学生过于“小儿科”了。
四、 预设情感目标
这一次的尝试,在如何预设情感目标上有了一次感性的认识,从失败中得出以下这些设想:
1、情感体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活经验的重复,情感体验来自于生活,但它应该是生活经验的归纳、提炼。
2、情感体验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学生心智的挑战。
3、情感体验不能离开语言学习,它应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课中,我请五位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包中所藏的事物,e.g. I listen and hear with my ears, I know it is heavy, etc.其他学生通过倾听这五位学生的描述得出对事物的总体感受,然后猜出这是什么事物。学生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体验“通过不同的感官感知事物,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整堂课除了课的引入部分和小小的实验有感性的体验外,其它的体验都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获得的。语言的学习过程与深层次的思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了(1)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感知同一事物。(2)通过不同的感官感知事物,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本堂课中,还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了语境:(1)用歌曲创设语境,引入本堂课的新词新句,让学生体验聆听。(2)用一个提问创设语境,如:How do you know the flower? 让学生体会用不同感官认识同一事物。(3)用一次实验创设语境,让学生体验不同感官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4)用一次练习创设语境,让学生想象、推断课本中的未尽之言。
五、 结束语
本次尝试仅仅是在思考“情感目标”过程中跨出的一小步,其中涉及的情感体验也只是情感的一部分,“情感”涵盖着更丰富的内容。如何根据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寻找情感因素,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