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构建和谐的课堂

作者(来源):宋腊梅    发布时间:2006-11-30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最多的还是学生,工作的重心在在课堂,我觉得如何 “构建和谐课堂”十分重要,课堂和谐了,学生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须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乐教乐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知识,逐渐走向成功。许多老师已形成了一种理念,并把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于是老师便以“宽”去表现宽容、宽厚、宽松。“宽容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教师不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传授者,不再是“唯我独尊,唯我独是”。老师的角色转换从主导变为引导、指导,充分相信学生“你行”,“他也行”,“个个都行”,便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尽情施展才华,一个个学生都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在老师的身边领略到,感受到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支撑和催化。走进我校二一班的的教室,常常能看见一位 “妈妈”老师——唐忆华,握着一只小手,慢慢地在写字本上写着写着,嘴里还甜甜地说着“横要平,竖要直,点如瓜子撇如……”而这位学生脸带微笑,有时还露出“鬼脸”,但还是很认真地听着、写着……

“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针对教学内容尽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安全、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除了运用媒体的辅助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学科之美,让学生去享受学习的愉悦。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