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5、19 |
地点:104室 |
|
参加人员:胡伟、胡颖 |
||
活动内容: 胡颖 说课41《小壁虎借尾巴》 一、说教材 (2)、能比较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查“挣、断、您”等3个生字。 (3)、能读出文中问答句的语气。 (4)、能说出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3、教学重难点: ⑴ 教学重点: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二、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⑵ 看投影,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①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 看图: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强调“多难看”。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 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 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 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 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学生分组读对话。 再出示小黑板: 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姐姐”,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 “拨水”是什么意思? 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B、指导朗读。 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 B、讨论: 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
||
活动小结: 1、通过说课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文的重难点,根据班级的特点,各自进行备课,采取适合班级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2、课文分析以后,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积累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
||
下周活动主题: 1、区听课《狮子、猴子和房子》、《鱼和潜水艇》 2、评课 |
||
备课组长: 胡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