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书法教学中不仅仅是教授如何去掌握用笔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字虽写得不错,但人品不佳,人们厌其人,而恶其字,最终人书俱废。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有机会多给学生讲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不仅如此,《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进行书法欣赏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形式。指导学生广泛地欣赏古今名人碑帖或书法作品。不同风格的书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如有的作品苍老、古拙;有的丰腴、滋润;有的庄重、严谨;有的风流、妩媚;有的温柔、含蓄;有的威武、雄壮;有的秀逸、清纤;有的险劲、挺拔等等。通过各种书法艺术的欣赏使学生赏心悦目,得到奋发、开阔、愉悦、舒畅等不同的艺术享受。从而也就起到了陶冶情操、培养高雅兴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