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校管得宽松 学生能否受益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28

    萍帆:好好好!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校道尊严无情的伤痛过多少天真的童心,现在的成年人以往大都领教过这种尊严,就是现在此尊严也威严不减。我的一个中年朋友在读幼儿园时,每天午睡后,老师给其扎辫子,她的头都要被老师甩几巴掌,原因是她没有猜准老师的需要往老师需要的方向转动头;读中学时,老师让她去倒垃圾,竟边命令把脏西西的撮箕放在她的桌子上。她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了,一次上学迟到了一会儿,被罚站一节课;一次她英语测验得了100分,家长在试卷上签字后,因其忘记带试卷上学而迟交,被老师罚抄试卷30遍。看起来文质彬彬,风度优雅的教师怎么会如此不尽人情呢?早该让文明的和谐的人性教育驱赶封建的压抑的专制教育。

    小易:叶校长是位高素质的校长,六条校规确实包含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全国的学校都能创造如此宽松的教学环境,我们的教育就会提升一个大层次,孩子们就会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育的良性循环也将会逐渐形成。

    rich:这位老校长的思路应该说必须得到相当的肯定:一、有胆量去改革中国多年的传统教育管理二、这是一个相当有眼光且务实的变革三、给自由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shixin:好!有创意。现代教育就是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旧的教育体制是对学生的摧残。但上级要理解,社会要支持。现在看来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是要更新的时候了。

    小学老师:实事求是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奇缺的一个优秀品质,让我们为这位优秀的校长喝彩! 理解学生,理解教育的实质,放弃教师自我的功利想法, 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才会更有效!

    zw680413:学校规定的第四条:学生上课偷看课外书籍时(黄色书籍除外),不得没收或撕毁,应予引导,同时老师要反思自己的课堂吸引力。这一条非常好。同样一个剧本,有的演员演的好,观众就爱看。有的演员演的不好,观众就不爱看。大家都知道,幼儿只要正确的进行早期教育,都会成为“神童“。

    XKP:很好,有胆量,有见识,即使失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为中国的教育改革闯出一条新路。中国教育应该走向更高层次,从简单、粗暴、居高临下、填鸭子式向平等、尊重、引导转变。这不仅指学校教育,也指家庭教育。

    一片糊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乱学人家的先进经验!据我调查:这所学校的校长是在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读书且读不进书的情况下才向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学得“管不了读书就不管读书”的“新管理理念”的。也许这可以成为同类学校的一种“无耐管理”模式。对于没有达到这种境地的学校千万不能照搬人家的先进经验。不同类别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如果都用这种方案治校,可能会误了学生,误了民族,误了国家前途。

    张龙吉:我认为一分为二。在这个学校可以实行,但不一定在所有的学校实行,且有些措施是无可奈何的方法。在高考的压力下没有几位家长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几位校长敢这样做。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们总想给学生松绑,又是规定课时,又是精简教材内容(实际上初中数学减轻了,但高中数学难教了),但只要高考的选拔性-竞争的现实存在,则学生的负担永远减不下来,即时只学一门课,也得上一天六七节课,晚上还要上自习。生活在竞争的社会上,就不可能有轻松的学生。我们一边在讲前人头悬粱锥刺骨刻苦学习,我们也应学他们,一边又说应该减轻负担,我想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不成熟的想法,望多多指教。

    一粒沙子:中国的教育仍在探索的阶段,先进的教育理论往往只是一些人标新立异的工具。在这里我不是否定老校长的做法!相反,我十分赞成这种做法,好处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网友提及了,再次就不必多说了。但是大家有没有听说“减负不减质”的说法呢?大家有没有在教育一线亲眼看到过“问题学生”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呢?如果先进的教育理论被某些人曲解原意,别作它用,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有谁来想一想呢?现在的教育界的空气已经十分污浊,希望教育的改革不会再离我们远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是不原意看到一个......哎!不说也吧!

    陶人:这样的宽松教育正是那些重点学校不敢做的,高升学率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循规蹈矩既然不错,再冒风险似乎不太值得.而这32中没有盛名之累就有了后发优势,,只有闯出一条路子来,才能生存下去,路子走对了,学校才会有希望.示范效不应该只来自重点学校,象这样的基础的学校里的孩子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按一般说法,他们在校的时间不会再多了,如何让他们在学校里能得到到最有效的教育,他们该学会些什么,因材施教在这儿如何实现,对这些学校来说,提供了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素材.也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希望他的改革能坚持下去,希望这样的学校多起来.

    查看相关新闻:六条新校规 引出“宽松教育”方法

    参加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