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age:我孩子小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天才,上了幼儿园以后,我感觉勉强还是个人才,估计读到高中毕业,也就一蠢才了。我们的教育不要去扼杀小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谢天谢地了。
    linyi:教学应该把教学规律和教师的教学个性结合起来。培养富有个性学生。让学生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非在某一节公开课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创新。
    baoxue:现在的语文创新课是越上形式越多,形式主义特别严重。完全不考虑是否适用于学生,也不考虑是否符合教材,而这种势头愈演愈烈,还被一些领导所赞同着。课堂上虚假的成分,做戏的成分很多,发展学生能力的成分却很少。几千年的文化渊源被这些创新课糟蹋了。
    沙漠一绿:我的儿子今年二年级,他会问我:什么是地理?什么是地学?可他的老师能回答吗..?于时,老师关照我...要注意他平时所看的书...不要瞎看...
    雪儿:现在要求孩子们上课的形式多式多样,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就有些太忙了,每一节课都要设计课件,占用的时间太多,几乎是上完这一课,就没有时间设计下一课的时间了,所以要想把每堂课上好,还要平时的积累和经验,这一点我做到感到很不容易,也许是时间久了,就会得心应手些了,各位老师们你们说呢?
    关注:我是亲自听了刘晓军老师上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课的,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整节课也非常精彩,体现了老师的个性化教学。但是,我想,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体现老师的个性,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个性。 时常都会去看一些观摩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作戏的成分多于实在的教学的成分。甚至我常常听到别人说:观摩课当然就是表演性质的课。一节课,就是体现教研员,授课老师,制作课件人员甚至领导的集体智慧。在此过程中,恰恰少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我常想,在这一类表演性质的观摩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否仅仅充当了一个配角???前二年看观摩课,是注重阅读教学。在整个课堂中,老师对整个教材的把握和设计,成为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如今,似乎阅读教学这一模式有点过时了,于是开始提出了综合实践课。课型、教材可以完全脱离现行教材。这也是符合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但是,我又在想,如果我们真这么做,那么,我们一学期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怎么办?期末考试怎么办?当我们在向家长报告学生的成绩等级之外,我们向上级报告百分数时又怎么办???有时,理想跟现实就是矛盾重重。不过,说实在的,我还是希望能多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课型。听一节这样的课,确实是受益匪浅的。整上过程,不是表演,而是老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我自己也在尝试着。
    飞雪:做为教师,我从平日的听课中也深深地感到现在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象是在演戏一样,学生既学不会最基本的知识,也并没有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更有甚者有的学校的形式主义过于严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的作业写得不正规就要撕掉重写,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让老师招架不住,如果每个学校都这样那可怎么办?
    梅子:现在的创新课都是老师缴尽脑汁的“创”出来的,真正的课堂能节节创新吗?不说别的,一个班级60多人,如果让每一个孩子都大胆提问尽情创新,正常的课堂还会有序吗?试想,一个无序的课堂如何传授给学生新知识?
    JING:我校有不少年青教师在外上课得奖。如果依据得奖名次来判定其教学水平,那是名不副实。因为那些课,全是一班人做出来的。不是在讲授知识,而是在表演。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对我们真的有用吗?
    wyw:形式主义的盛行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知道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何时才能成为我们民族的主流!
    children:身在一所市重点小学,有幸能了解公开课背后的“艰辛’。一堂精彩的课,正如一位同行所说,凝聚了多少人的”力量“。很佩服那些孩子,试上了一遍又一遍,居然还能让人不怎么觉察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