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好!但高考一直在改,从“大文大理”到“三加X”,再到“四加X”(广东考的是语、数、外、综合+专业),现在有人又提出把“体、音、美”也加入综合科,而且美其名曰“加强素质教育”,难道学生就是万能的?这样下去,大家还是要围绕高考转,语文课都上不完,哪里还有读书的时间? 唉,中国教育的悲哀啊!中国人总想把自己的子孙教育成万能的人,但总不尽如人意,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没有一个本土中国人,中国的科技也一直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但一说到考试,中国人就高兴起来,不管你怎么考,即使是考外语,你们外国人也要甘拜下风,于是我们有些人就沾沾自喜起来,以为外国人不过如此。 可是再看看人家外国人都学了些什么!教育司司长到法国听课,到英国听课,那里的初中学生上的是我们小学三四年级的内容,高中学的是我们初中的内容,而且难的地方统统不学。但我们的科技怎么就不如人呢?这是教育的失败啊!
    ly:可笑,居然把问题推到数理化上,中国人的数理化好吗?中国的科学有吗?从古至今的科举只考写文章,中国的科学就这样没落了。我们需要人文,但这是因为数理化多了吗?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说了这么多年,却要什么平行分班,说什么为了不伤学生自尊心,人与人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为什么不按实际分班教学,看来,人的面子高于未来,也许就是这样教育何止人文,科学精神在哪儿?
    六秒:说的不错,中国不仅要高科技,更需要有民族精神的人才。靠什么呢。我想国文的教育可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希望教育部门的领导们也来看看这许多的观点。中国的教育在摸索前行,我想有着么多关心教育的志士。只要大胆的尝试,何愁中国教育没有辉煌!!!!!
    hjd:本人非常同意谢佳军的前两句,不但是农村的孩子无法实现,我国许多地区均如此。教育不单单是上层建筑指挥棒的问题,学校教育问题,还牵涉到广大市民问题,目前人们对孩子学习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多少为主,衡量学校教学质量也看升学率高低,这也是令教改难以尽快实施的因素。说来说去归根到底,要强国富民,提高全民素质,教改才能得以真正落实。在这过程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筱云飞:看来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下乌鸦一般黑” 我们这里也是一样,打着提高学生素质的旗号,可是自山而下,都在琢磨着怎么能从学生身上多牢几个钱。我们这里的语文教学更有意思,是提就在市教委出版的一种阅读材料中,题都不变。只要你在考试之前好好吧那本书上的题都背下来,即使你平时不上课,照样能得高分。绝了吧。误人子弟。我们都深恶痛绝。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于春祥:读书是学生“学习权”的首要内容,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的情况是:教师在忙讲书,学生在忙听书,“专家”在忙编书。需要指出的是:谈读书不应仅仅是语文,不应仅仅是文学。学生既要读文学,也要读科普;既要读天文,也要读地理;既要读哲学,也要读历史;既要读国文,也要读外文;既要读纸书,也要读网络。就文学读文学便不会有文学。文学与科学从来就是孪生姐妹。
    不二: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想做的事。但是实施起来却难得很,为什么?让我们还是先思考一下是谁不让学生读书吧。从大的方面讲,现行的高考制度明着讲是发扬素质教育,但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因此,理科老师限制学生读书,家长也跟着做。人家也没办法,你读了那么多的书,如果考不上大学,有什么用?可是如果学生不会读书,不学会读书,那又真是他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民族的悲哀。但学生家长才不管那么多,一些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不管那么多。悲哀呀,悲哀呀,不在悲哀中爆发,就在这悲哀中灭亡。
    其他网友:提法不错,不过在目前好像还不太可行,除非我们的教育真的不再围着高考指挥棒转。那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只有天知道。说的太好了,教育官员应当醒悟,难道你也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哪份罪。为了国家,为了自己。醒悟吧!全国人民求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