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让孩子尝试一个“创”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2000年元旦献词《创造一个新世纪》一文指出:"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一个青年不创新,个人的生活就没有前途;一代青年不创新,国家就没有未来。"因此,今天的父母如何自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张开想像的翅膀

    没有想像也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像力是其创新活动的必备的心理素质。

    几乎每个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用笔乱画乱涂,孩子画笔下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那些乱七八糟的线条和无规则的图形,是孩子独特心灵的独特表现。他们画的画,尽管是些不符合比例、歪歪扭扭,在成人看来莫名奇妙的东西,但的确表达了孩子自己的心情和他们丰富的想像及愿望。在"实话实说"以《畅谈未来》为题的那期节目中,儿童先用画画来表示自己的想像和愿望,然后节目主持人请专家根据儿童的画面来推测其面的含义。几乎没有一位专家能完全说对儿童这些画的意义。可见,孩子的想像力是远远超出成人,甚至是专家的想像空间的。

    如何利用"涂鸦"活动来促进孩子想像力的发展呢?首先,父母应鼓励孩子"涂鸦",并提供画笔和纸;其次,在孩子涂涂画画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过多地指指点点,而要让孩子自由想像,自由表现;最后,要真诚地欣赏孩子的"作品",并问问他们画的是什么?是怎么想的?我想,从孩子的"作吊"中,从孩子天真的描述中,他也会由衷地佩服孩子的想像力是多么的丰富。大部分四五岁的儿童都可以自由作画。如一个孩子画了许多小孩睡在荷花叶上。她说,地上太脏,人应该睡在干净清澈的水面上。有一位小朋友画的房屋下面有4个轮子,他说:"搬家太麻烦了,房上有轮子,想到哪里就开到哪里,多方便呀!"可见,孩子的想像力多么丰富!

二、在"破坏"中探索

    不少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惜东西,刚买来的小汽车,不到两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有的孩子见到电视书目中小白兔等可爱的小动物,一定要爸爸打开电视机的后盖把小白兔抓出来。孩子在这种探索活动中求得知识,满足愿望,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正是这种探索性活动,打开了孩子创新之门。因此,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父母的态度将影响他以后的发展,如果父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这种探索需要,适时地向孩子提供材料(如已坏的闹钟、机械玩具等物品),对孩子这种探索性"破坏"给以鼓励和指导,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和行为就会是创新行为的萌芽。据有关创造发明者的调查表明,这些成功者里有40%在童年时有过这种"破坏"行为。眼下孩子"破坏"的损失,换来的可能是他们精神和智慧的财富。 

三、问出来的智慧

    孩子爱提问题,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但孩子的问题,在大人看来,几乎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此他们会说:"傻孩子,这算是什么问题?!"但孩子的"问"表明了他在思考,如果能得到巧妙的"答",就会进一步激发他的求知欲望,点燃他智慧的火花。因此,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对孩子所出的问题,首先要耐心地、热情地倾听;其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急着回答,而答案,则要简明,易于理解;最后,如果家长能在回答孩子问题后顺着孩子的问题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就会更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玩出新花样

    孩子个个爱做游戏。孩子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很多游戏是在模仿成人生活或工作的情境。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实践活动。在这种孩子自己创造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既能长知识,又能长智慧,而且会感到很开心。父母这时候应该做的:

一是要为孩子寻找伙伴,提供活动地点和孩子所需的物品,如小凳子、毛巾、玩具等。
二是要欣赏孩子的游戏,甚至在孩子欢迎的前提下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
三是要听从孩子的设计,不要把孩子的游戏纳入父母的设想。
因为孩子设计的游戏既有对生活的模仿,也有
孩子自己特有的想像,这中间就包含着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孩子会把两只板凳当做两间房子,中间空隙处作为超市。
四是要引导孩子作发散性思考。如孩子在游戏中总把一件物品当做什么,他的假设仅仅作为单一用途,这反映了孩子思维的单一性。家长可以启发孩子想出多种用途。这就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性思维。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很有名的《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