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高校扩大招生过程中,由于受“教育产业化”观念的误导和影响等种种原因,部分省市出现了收费“双轨制”,个别高校还存在超成本、高收费、乱收费的现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对此持否定态度。
纪宝成指出,教育称为产业,不过是产业这个概念的泛化,与工农业的产业有很大的区别。教育具有商品属性和私人产品的特点,如人们受教育后会得到许多个人好处;而这个属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忽视了,国家包办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放思想,如高校实行交费上学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当然,收费标准应当合理。但同时,教育作为社会产品,它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积极的重要的公益性。如果把教育当做盈利的事业,赚钱的买卖,这是一种谬误,不是什么解放思想。
纪宝成说,一个讲政治的人,讲教育规律的人,是不会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有多少利润、以盈利形态表现的投资回报有多少这类问题的。这与办教育要讲投入产出不是一回事。我们讲的教育投资回报,是指培养多少合格人才,出产多少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纪宝成强调指出,国民教育不能以企业化的运作机制来办,以此制定政策,所谓办股份制大学、要控股、要分红等等,这是对集资办学的扭曲。如果简单地把教育纳入产业化的渠道,就是忘掉了教育的特性和特点,把教育引向歧途。他说,高校后勤的相当一部分应当产业化、企业化,但这是还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教育产业化”;高校科技成果应当产业化,某些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以采用企业化运作机制来办,但这些与“教育产业化”也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