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2001年高考试题的比较看高考语文试卷第一大题题型变化(3)
(6)2000年、2001年第6小题都考查句意连贯(句子的归位与插入)。
句意连贯,就是要求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或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要互相衔接,前后联系,文意畅通。具体要求:话题统一,文气贯通,句序合理,逻辑性强,有条理,注意语句的衔接与呼应,格调一致。
语言表达的连贯,各种试题千变万化,常令考生见题茫然而不知从何处入手解析。其实,是否连贯,所涉及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二是语言的表达内容。
例如,2001年试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答案选D。
第(1)句从语言表达形式看,与后面的四字短语连贯一致的当属②,由此排除A、B;第(2)句从语言表达形式看,音节和谐,押韵上口的应选④,从内容上看先说“群山”,接着应说“群山”上的“层林”,故也应选④。
(7)2000年、2001年的第7小题都考了文学常识和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文体常识侧重于识记,考试检测范围:①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文学体裁常识。
作家作品一直是文学常识的热点,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复习时应重点识记:①在创作上有风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和风格流派。②在世界文学史上知名度高,有较大影响的大师级的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③与中学教材联系密切或有一定联系,可以从教材拓展延伸开去,涉及到古今中外名家名著。④文学作品中那些仍“活”在我们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