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爱心.激情.智慧.创造力

作者(来源):李卫平    发布时间:2005-12-07

认真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著《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一文,感悟颇深。当我们踏上教育工作者征程的第一步起,便担起了神圣的教育使命。所以我们应当成为教育的行家。要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一定要具备教育的灵感。

灵感从哪里来?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教育灵感的第一个源泉是我们“每天每日于之交往的儿童”。从儿童身上可以“感觉得到教育行家的存在”。当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富有同情的心肠、对儿童的爱和不可遏制地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们的愿望”来对待儿童的话,儿童便会“热爱你,尊敬你,追随你,信任你”。实践中确实如此。每当我用亲切的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对话时,学生回报我的也是亲切尊敬,并愿意将心里话向我吐露。每当我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动态时,便会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潜藏的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和充足的能量。同时儿童也是我的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一句补充发言给了我接下去应该怎样做的灵感;有时教师没有设想到的情况学生却想到了,替老师说出来了,甚至连我的疏漏缺点学生也会向我一一指出。因此,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只是儿童的一个组织引导者、朋友,而不是儿童的上帝和主宰,如果那样的话教师永远得不到来自学生的灵感。教师与学生无论年龄差距有多大,在人格上是互相平等的,在教育教学上是互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热爱学生,是否不断地关注学生,是否充分地给予学生信任与展示,是否善于发现捕捉在儿童身上表现出的所有可利用的教育机会。现代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主体,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应该考虑以学生为本,我想这一点正和阿莫纳什维利的观点相同,正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教育灵感的第二个源泉是“同事们的经验和热情”。通过“群芳斗艳的教育经验互相交流、百花齐放的教育思维互相争鸣,可以孕育出有意义的思想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可以给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以推动力”。回忆当年,我从一个教育、教学的外行逐渐转变为懂行,无不是来自于我的老师、我的同事、我的上级领导及相关专家的帮助指导。当然也不否认我所付出的努力。我的成长经历验证了阿莫纳什维利的观点。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目前的我更不能驻足不前,决不可有丝毫的自满。我的同事们个个都比我年轻,他(她)们富有朝气,在他(她)们身上蕴涵了巨大的创造力。一旦我停滞不前,必将落后于这个正在日新月异变化着的时代。以我的体质和精力,也许不太适应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教育需要更新,教师的良心与使命在鞭策我,因此我必须保持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激情,继续向同事们学习,多和他(她)们交流,把他(她)们的长处吸收到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做一个与时共进的弄潮儿。

教育灵感的第三个源泉是“向科学请教”,“‘啃’学者和伟大的思想家的著作”。21世纪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时代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念去创造性地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用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知识的宝藏,用深遂的思想启迪学生去认识世界,用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去开创激发学生的潜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塑造新时代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升素质,做到尽快地转型。

我喜爱自己正从事着的教师职业,我希望如同阿莫纳什维利所要求的那样,并为努力成为一个教育的行家而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愿用我的爱心、激情、智慧、创造力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