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玩、球、猴、拍”;
2.通过教师指点,渗透“王”字旁,提手旁,反犬旁,渗透生字归类学习的方法。
3.朗读儿歌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4.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 (皮球怎么样)”来说话。
5.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描写“玩”、“金”。
教学技术和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个皮球,用手轻轻拍打。
2、小朋友,老师手上玩的是(生齐答:皮球),
师板书:皮球 (读准音:个别—齐读)
3.交流记“球”的方法。
4.学生交流知道的其它球类的名称。
5.老师对学生交流的球类进行归类,反复识记生字“球”。
逐排出示:三毛球 乒乓球 羽毛球 【课间玩,属于小球类运动】
足球 篮球 排球 【风靡全世界的三大球】
网球 橄榄球 高尔夫球 【国外比较流行】
6.不过我们小朋友还是最喜欢玩皮球,是吗?
7.板书补完整课题:玩(重点指导写法,师范写,生书空)——
8.观察“玩”和“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王”字旁的字。
齐读课题
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儿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首有趣的儿歌并识字。
二.听录音读,学习儿歌,认识生字。
1.出示儿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字字过目,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再听儿歌,根据要求听清、记住儿歌中的相关句子。
课文中的我是怎么玩皮球的,皮球上的小猴怎么样?记住儿歌中的有关句子。
(1)学生轻轻自述。
(2)指名述。
3.学生自读儿歌,边读边认一认儿歌中的生字。
4.同桌交流读或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5.指名几对同桌读。
6.用“滚雪球”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滚雪球滚雪球,滚到谁一起读。)
7.全班大雪球齐读。
8.抽读儿歌中的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读。
9.交流记“拍”的好方法,(1)做拍皮球的动作。(2)除了拍皮球,还可以拍什么?(交流组词)(3)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拉、排、抱”,老师当场板书,渗透部首“提手旁”。
11.创设情景,模仿儿歌中的句子,拓展说话。
你们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许多小动物都争着要奖励你们,请你来拍拍皮球。
(1) 出示画有小兔、小马、小羊、小鸡的皮球。【出示:我来拍拍皮球,
(皮球怎么样)】
(2)请学生挑选其中的一个边玩边说。
(3)交流。
(4)请学生回家后将自编的儿歌说给家长听。
四.游戏闯关,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接下来,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先做个叫号游戏吧!
1.第一关:做叫号游戏,巩固记忆生字。(出示:玩、球、猴、拍、皮、小)
(1)字的叫号游戏。
(2)词的叫号游戏。
2.比眼力。(通过观察“猴、狗、猫、狮”,渗透反犬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第二关:练播音。(在新的儿歌语境中巩固识记字、词。)
4.最后,让我们来开开心心学写字(“玩”、“金”)。
(1)“玩”:仔细观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王”字旁,横变提,“元”的撇长一点,注意写好竖弯钩。
(2)“金”:真像一座金字塔,“人”字头,撇捺要分开,才能装得下“宝贝”——王和点、撇(注意笔顺)。
《玩皮球》教学反思
玩皮球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只要轻轻一拍,皮球就会跳个不停,《玩皮球》这首儿歌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拍皮球时喜悦的心情,语言简练,富有童趣。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一个半月的学习情况,我预设了如下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生字“玩、球、猴、拍”;
2、通过教师指点,渗透“王”字旁,提手旁,反犬旁,渗透生字归类学习的方法。
3、朗读儿歌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4.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 (皮球怎么样)”来说话。
5.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描写“玩”、“金”。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一、比较满意之处:
1、识字教学,手段多样
本课四个生字的教学,我采用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如果说,课文开始的揭示课题是一个集中学习“球、玩”两字的块面,那么学习课文,读通儿歌后的识字又是一个分散识字的块面,这一次的教学重点放在“拍”这个生字上。分散识字,意在分散难点。在教学手段上,我主要采用了归类方法识记。
本课儿歌描写的是孩子熟悉和喜爱的游戏项目,内容也较浅显,所以课一开始我就演示拍皮球并请学生说说老师在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自然引出课题“玩皮球”。其中、“玩”、“球”是生字,“球”这个字,让学生组组词语是记忆生字的一种好方法,我先请学生交流知道的其它球类的词语名称,然后对学生交流的球类词语进行归类(选取学生熟悉和有典型的),让学生读读,学生读完教师简单地概括,帮助学生梳理了解有关球的词语,并在反复说、读中识记了生字“球”。而“玩”的识记是在学了“球”之后,引导学生观察“玩”和“球”,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王”字旁的字。
“拍”字的教学是通过学生动作表演,师生游戏互动说词语,渗透提手旁及积累交流相关的字,拓展说话训练,在语言环境中不断地重复识记。
“猴”的学习则是在读儿歌的过程中不断正音,最后巩固环节以“比眼力”的形式进行记字形的,其实也是对反犬旁的字作小小的归类与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解一点识字规律。
如此多样的手段使得识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识字的层面上,而是将识字和积累字词,运用词语结合在一起;让识字与思维训练、语言表达相结合,避免了单纯的识字,更有针对性、也更扎实。
2、语文活动,游戏贯穿。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钟情于游戏,在游戏中他们乐此不疲,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如在指名几对同桌读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读的兴趣和质量,我指导用“滚雪球”的游戏形式来读课文,学生一边念着“滚雪球滚雪球,滚到谁一起读”的儿歌,一边找到伙伴兴致勃勃地读课文,最后全班大雪球齐读时,实际上不仅将儿歌的字音读准了,还读出了儿歌所表达的活泼有趣的语气。
“拍”字的教学是通过学生动作表演,师生游戏互动来展开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我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拍什么”(交流词语)时,一个男孩起来居然边说边做了一个“拍屁股”的动作,大家都乐了。孩子的童真感染了我,于是我的脑海中灵感一闪,请学生跟着我做动作游戏:拍手、拍肩、拍脑袋……当然大家也都没忘记乐呵呵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屁股。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对“拍”字是用手拍(提手旁)有了充分的感受。要让学生感知语文学习并不只是读和写两种形式,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捕捉到学生充满个性和稚趣的表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一定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巩固识字环节,我又采用了叫号游戏,由字及词,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生怕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节奏。小小广播台的游戏则是把本课出现过的生字和词语放在一首新编的儿歌里,让学生通过练播音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词语。
整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大脑处于一种比较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也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二、今后重视之处:
1、培养想象,注重积累。在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 (皮球怎么样)”来说话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所给的媒体图,想象图上的小动物会随着球的的滚动有怎样的动作,然后编成一句儿歌。学生的想象不够大胆,也可能缺乏生活经验,表达的语句比较平淡。
2、学习习惯,努力培养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在课堂中,老师为了吸引学生,会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课堂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往往会在游戏的指引下,热情参与充分实践,却在动、静的天平上失去平衡,也就是很难做到认真倾听。这是我这堂课上,也是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一大烦恼。
3 课堂评价,不能忽略。
课堂评价应当是多元的,评价者不仅仅是老师,还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学生间的相互的评价,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并及时反馈信息;老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与导向。可是,这节课上,可能是为了在35分钟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我没有像平时家常课那样重视并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课堂气氛也就稍逊于平时。
其他的困惑如处理阅读与识字、拼音教学的关系中如何有整体意识;朗读教学环节怎样做到层层深入,有立体感;思维训练应该怎样与识字、拼音和阅读教学都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希望在教研员、导师的指点下,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能逐步解开我这些教学中的困惑,真正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相信这也才是我们举行教学评比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