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为贵”都是对这种和谐精神的注解和说明。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我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
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一个学生在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教职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更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组织对个人,要做到公正处事、公平待人,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个人对组织要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多讲一点服从;个人与个人之间,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自省,多一点修炼。努力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信构建和谐校园也将迅速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我们要自觉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为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群策群力。
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
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我们要倍加珍惜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