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感恩节那天,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叫班上小朋友画出他们感恩的东西。这些孩子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桌丰盛的感恩节佳肴,外加一只香喷喷的火鸡。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后,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开始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一个小女孩说道。“是农夫,他用这手养出大鸡。”另一个小孩也有意见。在一阵猜测后,小朋友又跑回座位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是你的手,老师。”他怯怯地回答。道格拉斯个头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这位老师经常这样握着孩子的手,但对道格拉斯而言,意义格外重大。也许过感恩节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收受他人给予我们的有形物质,而是借此机会回馈他人,无论是如何微小的付出。
牵着孩子的手,大手牵小手,这是一个在每一位老师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有的孩子来说,也许,意义真的格外重大。
记得去年暑假的八月,我根据学校提供的报名表地址对我即将担任班主任的一(3)班所有学生进行了上门家访。其中有一个外省市来沪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我去了三次,始终没能见到。但
学前教育的第一天,这个叫小王的小男孩终于出现了。他长得又黑又瘦,奇怪的是,大热天,这孩子穿着长袖衬衫,衣服袖口还扣得特别好。当我要想帮助他去解开扣子以便凉快一点时,孩子本能地往后一缩,显然是不让碰。当我再一次善意地拉着他的手,微笑着看着他时,孩子不再挣脱,但我感到自己触摸到的孩子的手臂,不像一般人的手臂是柔软的,而是那样的僵硬,我马上解开了孩子的袖口,眼前的这只手臂让我又惊又怕,大半只手是伤疤,疤痕又厚又难看,我难以想像这个孩子曾经遭遇过怎样的灾难,一股可怜、同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后来,从孩子母亲的口中了解到孩子手臂上的疤痕是开水烫伤的,已做过一次手术,还要做几次手术才会有所好转。但是手臂不能暴露在太阳下,同时也避免影响孩子的心理,避免其他学生的好奇,他只能穿长袖衣衫。此后,我对小王的关注显然比一般孩子更多。学习上,正如之前的了解,这孩子在领悟力、记忆力,以及学习习惯,都与一般孩子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生活上,他也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不讲卫生,课间不文明休息,非常顽皮。但我相信,只要付出真心,孩子是可以调教好的。
渐渐的,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非常天真的,他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对老师挺有礼貌,上学放学总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别人帮助他,从不忘说“谢谢”。于是,我捕捉到他的这一闪光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课间,我会经常牵牵他的手,与他交谈,嘘寒问暖,每一次的触摸,都会让我的心为之一揪,孩子也会抿着嘴看着我,眼睛里似乎有些什么。
由于学前教育的欠缺,这孩子的学习表现非常糟糕。在语文学习中,认读拼音是他最薄弱之处,他对很多字母、音节混淆不清,还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于是,我除了在课堂上特别关注他的学习动态外,几乎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滚动复习,在我的鼓励下,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学习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当看到她拼读音节时用小手划声调的认真劲儿,我就感到十分欣慰。
就是这么一只不完美的手,还做出了一件非常完美的事,在第一学期的校运动会扔垒球比赛中,小王竟然用这只手将小小的垒球扔到了很远的白线上,一年级中没有一个孩子能够超过他。看到这胜利的一幕,我激动地上前紧紧地牵住他的手,将它高高举起。在一番大张旗鼓的赞扬之后,所有的学生向他投来赞许、佩服的目光。从此,小王似乎也有了可以自豪的“资本”,学习上的积极性也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了,最明显的变化是作业本上的字越写越好,可真别小看了这小手哇!劳动起来,这双小手也绝不马虎,擦桌椅、整理学习用品,又快又好。一次午餐时,他的同桌身上被别的孩子的汤洒到了,只见小王马上拿出一张纸巾帮助她擦,这个细节没有被我忽视,我请其他同学赶快看一看,大家深受感动,给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
当然,这只小手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当它喜欢打打同学时,我总是晓之以理请他好好反省;当它又脏指甲又长时,我会牵着他的手一边指导他如何清洗一边帮助他修剪。好几次,他的家长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到学校来接他,天黑了,我就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回家。
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并不漂亮的甚至有些脏的孩子,他有一双又黑又小的手,但是如今,只要我牵着他的手,他再也没有往后缩过,而是那样踏实而高兴地任凭我来牵。牵着他的手不停地往前走,我相信他的步子会迈得更大。
教师不但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用你敞开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用你浓浓的爱心去滋养每一棵幼苗,所谓“发于点滴,行于心田,融于交流,盛于久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最希望达到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