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第六单元总复习

作者(来源):朱锡萍    发布时间:2008-06-16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整数、小数的基础知识。

2. 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会进行名数的化聚。

3. 会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以及正负数的四则运算,能熟练的进行基本口算。

4. 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知道等式的性质,会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 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列出方程或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 掌握所学图形的特征,会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会测量计算所需的数据,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平行线。

7. 会编制简单的统计表,会利用方格纸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会求平均数。

8.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9. 结合复习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复习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 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复习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数:

              16课时

 

 

1.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掌握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和位数、计数单位的含义。会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2.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  知道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按要求截取近似数。

教学重点:

1.  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

2.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教学难点:

1.  多位数的改写。

2.  取近似值。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整数(多位数)的意义、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

(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

(三)准确数和近似数

(四)正数和负数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

三.小结

1.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2.  谁能来小结一下?

四.回家作业

五.板书

整数和小数的概念

 

 

3.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1.  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2.  会进行常用计量单位的单名数的化聚,会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3.  能比较一组数量的大小。

教学重点:

1.  掌握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1.  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化聚。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二)计量单位之间的的化聚方法

二.练习

三.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谁能来小结一下?

四.回家作业

五.板书

量的计量

 

 

4.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会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

2.  会正确的分析文字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的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3.  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知道减去两数之和,除以两数之积等运算性质。会运用所学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1.  根据运算顺序,正确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2.  掌握简便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根据运算顺序,正确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2.  掌握简便运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练习

(一)四则混合运算

              ——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一定要仔细的计算。

(二)文字题

——在解答文字题时,关键是要弄清数量关系,掌握和、差、积、商的概念,正确理解“加、减、乘、除、除以”的名词。

(三)简便计算

              ——第一题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第二题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数。

二.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三.回家作业

四.板书

数的运算

 

 

5.方程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

1.  会用字母表示数。

2.  理解等式、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的含义。

3.  知道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  会列方程解文字题。

教学重点:

1.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1.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二)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三)列方程解文字题

二.练习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有关知识。大家掌握的不错,计算一定要仔细。

四.回家作业

五.板书

方程的初步认识

 

 

6.两三步复合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会分析两、三步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能正确列式或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1.  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  会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正确的列式或列方程解题。

教学难点:

1.  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有条理的分析。

2.  能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相等关系的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解答两、三步复合应用题的解答

二.练习

三.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的是两、三步复合应用题。解答时我们要注意:

1)  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  分析: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解答途径。

3)  列式:列出算式,求出结果;或列出方程,解方程。

4)  检验:解题过程是否合理,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5)  写出答案:根据要求,完整的写出答案。

四.回家作业

五.板书

两、三步复合应用题

7.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会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分析,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1.  会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分析,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1.  会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分析,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重点来复习一下应用题。(出示课题:应用题)

二.练习

(一)基本练习

(二)巩固练习

三.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回家作业

五.板书

应用题

 

 

8.几何初步知识(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

2.  知道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能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3.  知道角和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4.  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内画指定底的高。

教学重点:

1.  线和角的含义。

2.  底和高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画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线的知识

(二)角的知识

(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二.练习

三.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本领?

四.回家作业

五.板书

几何初步知识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