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名校校长热谈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09

 今天,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清华大学前任校长张孝文委员、北京医科大学校长王德炳委员、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士团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委员就目前教育的焦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本报记者问:去年,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了扩招,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一些委员对扩招后的学生质量、收费持续上涨表示十分关注,请问高校扩招后情况是否令人满意?为实现2010年15%的同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目标,高校是否还有继续扩招能力?

  沈士团答:扩招是得人心的,家长高兴,学生高兴。学校通过内部挖潜,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确定扩招人数。扩招目前是有限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招的。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教学条件较差,设备陈旧,台套不足,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才能长期扩招,否则即便是要维持近两年的招生人数也是有困难的。

  有记者问:去年北大、清华率先大幅度提高教师津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请问北大如何看待此项改革?

  任彦申答:北大的调整既不是整体性涨工资,也不是乱发奖金,这项改革实际是对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实行重点倾斜。通过择优竞争的方式,分层次精选出学校的骨干队伍,建立一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新格局。北大重点扶植的进入校级关键岗位的800多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八分之一,进入一级岗位、年津贴5万元的只有20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5%。

  有记者问:政府大力提倡民办高等教育,但目前民办高教遇到不少困难,请问如何办好民办教育?

  张孝文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现在社会力量兴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有1200所,在校生150万,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非学历教育,学生要通过自学考试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其中经审定批准具有颁发大专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仅有37所。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我认为主要是办一所大学投入太大,又是非营利事业,校园、师资、设备等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办学质量又为社会认可,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法新社记者问: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对此有何看法?

  左铁镛答:我们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毕业分配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这要求我们今后要根据市场需要办学,使大学与人才市场更好地衔接。